第18部分(第2/4 頁)
,後果很嚴重。
共和黨參議員傑拉爾德?奈伊是美國最堅定的孤立主義者,聽到珍珠港受到襲擊的訊息以後,還堅持這又是丘吉爾想把美國拖進戰爭的一個陰謀,然而在第二天國會表決對日宣戰時,憤怒地喊著“KILL THE YELLOW BASTARDS”(殺死那些黃色的雜種),高舉著雙手支援羅斯福。
羅斯福憤怒了,但是丘吉爾卻哭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爪哇凱歌中的陰影(1)
奇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帷幕,太平洋戰爭是日本帝國挑戰英美的一次嘗試。這兩句話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但這兩句話其實是不對的,實際上應該是馬來進攻戰的登陸行動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淵田美津雄發出“TORA,TORA,TORA”電報的時間是東京時間1941年12月8日凌晨3時23分,而日本陸軍第二十五軍在馬來的哥打巴魯、泰國的宋卡和北大年強行登陸的時間分別是日本時間12月8日凌晨2時15分、4時10分和4時30分。
除了少數戰史專家在強調之外,大多數人都忽略了這一點。再有就是“英美”這兩個字實際上是不存在的,起碼這個順序不存在,大英帝國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時候其實早已經衰落了,日本帝國的真正作戰對手只是美國。“英美”這個字眼的存在,只是在提醒人們大英帝國曾經有過的輝煌。
英國曆史學家詹姆斯?李薩在《新加坡》(SINGAPORE)中這樣寫道:“在那個夜晚,古老殖民帝國的動脈被切開了——長達數世紀的支配和法律化成鮮血噴發了出來,那個傷口將永遠不會癒合。”李薩的這句話代表了大英帝國臣民的感情,但實際上那個晚上的那一刀僅僅是最後一刀罷了。不管怎麼說,事實還是: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殖民統治從那個晚上就開始結束了。
曾經是七大洋霸主的日不落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殖民統治中心和要塞是新加坡。1819年2月29日,大英帝國殖民官托馬斯?斯坦福?萊福士爵士在這裡登陸,豎起了米字旗。萊福士花了65萬英鎊從柔佛蘇丹那兒得到了新加坡的永久租借權,為大英帝國建立了一個統治亞細亞的根據地。新加坡、直布羅陀和蘇伊士一起成為了大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徵。
七七事變後,為了對抗越來越明顯的日本南進野心,英國在新加坡設立了東亞英軍總司令部,增派了澳大利亞軍和印度軍。
1941年,英國將海軍作戰部次長菲利普斯中將晉升為上將,任命他為英國東方艦隊司令,率領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以及裝載了40架颶風式戰鬥機的航空母艦不屈號去加強遠東防禦。但不屈號還沒到錫蘭(現在的斯里蘭卡),就在半路上觸了礁,只好回國,剩下兩艘戰列艦於12月2日,也即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一週趕到了新加坡。
新加坡的英軍情報當局在12月6日早上,就已經捕捉到了日本船隊從海南島出發的資訊,哥打巴魯的空軍偵察機也在印度*最南端以南80海里的地方發現了日本船隊。但由於英國人無法為他們的艦隊提供航空掩護,所以一直到8日下午17時35分,菲利普斯將軍才率領這個Z艦隊(FORCE Z)出發。
“見敵必戰”是皇家海軍的信條,現在不是見敵了,敵人已經打到家門口,不,已經打進了家,“沒有空中掩護”是不能作為避不出戰的藉口的。雖然沒有空中掩護,但是日本飛機效能惡劣,南海雲層又低,熱帶暴風雨頻繁,估計也不會受到來自空中的襲擊,最多有兩架日本飛機來騷擾一下,菲利普斯將軍帶著Z艦隊出發時抱著的只是這樣的期望。
日本也一直在注意新加坡英國遠東艦隊的動向,但偵察機的報告一直都是“戰列艦兩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四艘停泊在港內”,據此,日本軍隊作出的判斷是,弱小的英國艦隊正在採取“Fleet in being”(艦隊儲存)的戰略,因此計劃出動已經前進到了西貢(現越南胡志明市)及其周圍的土龍木和朔莊等空軍基地的第二十二航空戰隊在9日夜晚轟炸新加坡。
爪哇凱歌中的陰影(2)
可是9日下午15時15分,突然有潛水艇發來了“發現敵反擊型戰列艦兩艘”的電報。南遣艦隊的小澤治三郎再讓人仔細判讀航空照相才知道,所謂停泊在新加坡的“兩艘戰列艦”其實只是兩艘大型商船。
這下小澤傻了,國王級的威爾士親王號,滿載排水量43 786噸,主炮是14英寸(厘米)四聯裝炮塔兩座,雙聯裝一座共計10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