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假如我們夠聰明的話,就會按本書中前面章節所講的方法行事:我們愛上了自己所做的事,自然會對它全神貫注,承擔責任。 隨著活動繼續展開,我們不斷地學習、嘗試、提高技巧,琢磨和咀嚼獲得的知識並用它來面對挑戰。我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自然的支援,指導著自己。假若運氣好,我們就知道自己的路走對了。假如運氣不好,我們就糾正路線。每一刻鐘,每個經歷都會產生新的見識,帶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思想和行為上的這種持續的增長令整個活動階段成為一段真正愉快美妙的體驗。 正因為這個階段是如此有成就,如此吸引人,所以讓人很難停止。但是,不要忘記了我們的義大利朋友的智慧箴言: 無為是多麼甜蜜啊。 休息階段 成就事情是會讓人上癮的。從這個觀點來講,休息的行為會被輕易貶低為是做不出東西,無關緊要,以及浪費時間。但這種想法只是腦子勞累過度的人才有的。休息階段被證明比活動階段更為重要,因為休息給了活動更高一級的燃料,助其繼續進行。 讓我來解釋一下,我們一直全神貫注於活動階段。因為忙碌專著,全身心地投入,我們的腦子裡就會留下軌跡,印下某個特定的思維模式。現在,是退一步,讓大腦靜養一下的時候啦。換言之,是該休息一下的時候了。讓我們什麼也別做。 什麼都不做給大腦的化學物質一個機會,讓它們流動流動,晃盪晃盪,從而從我們輸入的資訊中搞出一個更高的秩序來。你猜怎麼著?假如我們不施加任何控制的話,這整個流動晃盪的過程會進行得更好。我們的工作就是放手,讓這個過程在表面下自我發展。 信不信由你,如果我們給它機會的話,大腦(它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更聰明,更智慧,理解力更強,更有愛心,更時尚,也更期望成功)能夠用我們輸入的東西創造奇蹟。 讓大腦休息鬆開了舊的固定的思維模式,讓它有機會進行新的神經聯絡。大腦用我們給它的資訊產生更高的秩序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我們是利用休息來讓這個奇蹟發生的。 '問題'會在地底下生長著,直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突然無比清晰地冒出來,接下來所要做的就只是記下出現的辦法,如同記下新的啟示那樣。 ——英國哲學家伯特倫德·拉塞爾 (1872…1970) 從醞釀到“啊哈”! 阿基米德會大叫“Eureka”(“有了”)!其他人會高興地發出“啊哈”的聲音!不過所有最閃光的時刻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源自休息,源自一段時間裡對問題的漠不關心。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12章 天才眩目閃光的懶秘密(2)
工作狂很少能想出有創意的點子,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天才眩目閃光的懶秘密。相反,他們深陷於一種強制的常規泥潭,專注於無關緊要的細節。這些人不僅失去了眼光,還剝奪了大腦的休息,從而剝奪了大腦表現宇宙魔術的機會。 千萬不要掉到這個陷阱裡去。從你最專注的事情中脫身出來,做一些其他的事,是很好的一個主意。把工作拋在身後,給自己放一天假,哪怕是一小時,20分鐘,不論多長。總之,忘記所有的工作。 舉個例子,愛因斯坦喜歡拉小提琴來放鬆。努特·諾克內則喜歡看滑稽戲。事實上,他為自己的橄欖球隊設計的精彩的“四騎兵後場移位”不是來自橄欖球訓練場,而是他看戲時從一段合唱中得到的靈感 假如某個念頭讓你感到困惑,你應從中抽身出來,嘗試另外的東西,你的思維也就會變得更清晰,從而重新開始。 —— 雅典戲劇家阿里斯托芬 (公元前448—380) 放 手 約翰尼斯·勃拉姆斯曾經受夠了作曲的壓力,於是放棄了。這是真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天才之一當時就是放棄了,斬釘截鐵地向所有的朋友發誓,他再也不會寫出一個音樂符號。 滿足於自己的選擇,勃拉姆斯隱居到鄉下,在那裡他享受著輕鬆漫長的散步和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他的音樂靈感自此有如泉湧,擋都擋不住。當有朋友問他時,他不好意思地解釋說:“我想到不用再寫音樂時是如此高興,以至於音樂反而毫不費力地不請自來。” 枕著工作睡覺 大多時候,我都是躺在床上或沙發上作曲。我認為幾乎所有作曲家的大多數作品都是躺著作出來的。很多時候我太太走進我的工作室,都會發現我正躺在地上。我太太會說:“噢,我以為你在工作呢,對不起!”我的確是在工作。只不過我要是不說的話,你是不會知道的。 ——《音樂的無窮變化》,美國作曲家倫巴德·伯恩斯坦(1918…1990) 不需知曉一切而獲得知曉一切的好處 知識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