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擾很久,不敢和她說笑,於是把問題先丟還她:“你的話都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囉?”
她沒料到我有此一問,猶豫了一下。“……我不敢說我都是對的……有誰的話百分之百是對的?”
“確實沒有。”我笑道,“那你為什麼要他們都聽你的話?聽你的話卻做錯了,你會不會為他們負責?”
“……他們都是大人了,應該自己負責……”她顯然也知道,沒有人能為別人的生命負責,且負責兩字壓力太大。
“那為什麼他們要聽你的話?”我又問。
她若有所悟地笑了一下。
“小學老師情結”作祟
我想,她只是一個面臨空巢期而無所適從的母親,並不是控制慾強到無邊無際的女暴君。她只是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忽然多出來的時間與自主權,所以延續著當老師時的習慣,認為家裡的人如果都像學生一樣“聽話”,她就會快樂起來。
其實,下意識裡我們也都有“小學老師情結”,誰不希望自己親密的人都乖巧懂事又可愛,說一不二,不要吵鬧,以便於管理?如此一來,在想象中,生活就不會有衝突掙扎和溝通妥協,必然一帆風順……
才怪呢!如果身邊真的人人聽話、處處仰仗我們的指令,我們的世界必然無聊到有點恐怖,我們的責任也必龐大到難以承擔。
。 想看書來
小事也不要騙她
女人不要太多疑,男人就不會在小事上騙你;男人不要在小事上騙女人,女人也不會胡亂猜疑。
女人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男人騙她。
特別是連小事都要騙她。
女人的推理是這樣的:如果一個男人連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騙她,大事一定更會瞞她,有外遇的話,全世界最後一個知道的就是她。
如果男人連小事也都讓她明白清楚,她就不認為他會在大事上騙她。
男人可不這麼想。
他的邏輯如此這般:連小事都瞞她,是不想讓她操心,她一操心就唸個沒完沒了,把小氣球吹成個大飛船,我還是不要一五一十告訴她好了。只要大原則沒有違反,你管我怎麼達到目的呢?
小小的善意欺騙,對男人來說是不傷大雅。
小騙局引來大猜疑
很多夫妻和情人就常為了“騙”的定義爭吵:
她問他有沒有洗澡,他說洗過了,她湊過鼻子去聞,分明沒有肥皂味,連這種日常小事都要騙她,使她大大光火,他再譏笑她小題大做,於是兩軍交戰、炮火隆隆不可收拾。
上班時間,她打電話來問他在哪裡?他隨口說,在某某路的某家店談業務;她過兩天繞過那條路時,從頭到尾巡了一遍,根本沒看到那家店,她就懷疑他一定跟別的女人約會,不然,為什麼要騙她?
他也很冤枉,他只是想讓她放心,不想告訴她,他和朋友在某家咖啡廳裡頭打屁聊天,不然她又要追根究底地問:“誰跟你在一起?你們在講什麼啊?”沒想到不周到的小騙局反而引來她的大大猜疑。
愛情中最理性的邏輯
我認識一對夫妻,丈夫要買二手車,太太也同意了,但太太怕先生思慮不周會被騙,於是加了個附加條件:請你那個在車廠做過事的表姑丈陪你去買吧!先生點頭稱是,也把車子牽回來了。過幾天,太太做了一個“確認”動作,打電話給表姑丈,發現表姑丈根本是一頭霧水!
本來想隱忍不發的,但是當這輛二手車不識相地在路上拋錨時,太太就忍不住翻臉了,大聲斥責先生狼心狗肺,連小事也要騙她!先生一氣之下,在車子發動後,將太太丟在路邊。於是戰火燎原,婚姻險些不保。
男人的小敷衍傷害了女人的安全感,然後,女人的小發難傷害了男人的自尊心,這幾乎成為男女吵架的公式。
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是很容易理清楚的:女人不要太多疑,男人就不會在小事上騙你;男人不要在小事上騙女人,女人也不會胡亂猜疑。
信任原來是雙方面的。只要有愛,就得耐心明白彼此對信任的定義,這才是愛情中最理性的邏輯。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今非昔比的男人
原來自己費了千辛萬苦,只是為別人訓練了一個更好的男人。
他的轉變令她吃驚。
在一群昔日社團同學聚會的飯局中,他的年輕女友嘟著嘴說:“我又不吃辣,你幹嗎幫我夾一大堆宮保雞丁啊,辣死人了,喏,幫我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