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長。一般黃種人面板平均能抵擋強光15分鐘而不被灼傷,那麼使用SPF15的防紫外線用品可抵擋約225分鐘強紫外線照射。日常護理、外出購物、逛街可選用SPF5~8的防曬用品,外出遊玩時可選用SPF10~15的防曬用品。游泳或做日光浴時用SPF20~30的防水性防曬用品。當照射時間超過有效防曬時間,應及時補充塗抹。
2。 SPF值不能累加。塗兩層SPF10的防曬霜,只有一層SPF10的保護效果。
3。 不可臨出門才塗防曬霜。防曬霜跟一般的護膚用品一樣,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被肌膚吸收,所以應在出門前10~20分鐘塗抹。
4。 防曬霜並不是塗上就有效,而要達到一定量才能發揮效用。通常防曬霜在面板上塗抹量為每平方厘米2毫克時,才能達到應有的防曬效果。
5。 不同膚質的人應選擇不同的防曬用品。油性的肌膚宜選擇滲透力較強的水性防曬用品;乾性肌膚宜選擇霜狀的防曬用品;中性面板一般並無嚴格規定。
6。 防曬霜不能在上妝前使用,應在使用了護膚用品後再塗抹。
選擇適合自己的美白護膚品
“同樣的美白產品,為什麼有些人用了很有效,有些人用了不但沒變白,反而導致面板出現瘙癢等症狀?同時,為什麼夏天用了有效,秋天用了卻不見效?”這些問題是所有想變成“白雪公主”的女孩子的困惑。
其實,在眾多的美白產品中,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個性化、季節化地選擇產品,這才是美白的最佳方法。
個性化就是說,我們選擇的美白產品一定要符合我們的膚質。如果要將膚質做仔細的分類,幾百種都分不完,所以傳統上將肌膚作中性肌膚、乾性肌膚、油性肌膚,但這樣的分類是過於簡單,容易出問題。舉例來說,很多人以為長痘痘的肌膚一定就是油性肌膚,結果把自己的肌膚弄得又紅又脫皮。
在選用美白護膚品之前,我們最好先到專業機構檢查一下膚質,然後聽聽專家的意見,該選用什麼樣的產品。
那麼,面對眾多的美白品牌,即使我們知道了自己的膚質,又怎麼知道哪個品牌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呢?
在這裡,按照面板專家的建議就是:“最貴的並非最好。”
亂用化妝品傷害面板的案例已經數不勝數。無論是基礎護膚,還是美白,有一種畸形消費觀念揮之不去。其實,“只選對的,不要貴的”才是最科學的消費觀。
肌膚的清潔也與美白有關
在日常生活中,造成膚色發暗的主要原因是空氣中的髒汙、表皮皮脂以及彩妝等殘留在肌膚上的油分,或者經常曝曬在紫外線下造成的肌膚表面氧化的結果。
下面這三個情況都是造成肌膚暗啞的原因,我們只有透過有效的清潔,才能重現肌膚的白皙通透:
1。 如果肌膚表面有汙垢,再怎麼使用美白產品都是沒有效果的。因為毛孔已經被堵塞,美白的保養品無法進入毛孔,全部堆積在了表層,因此美白無法實現,反而還有可能引起其他的面板問題爆發。
2。 假如我們的肌膚生出了黑斑,而有黑斑的肌膚部位,角質化過程就會時常失靈。原本應該在各層面製造的因子,卻無法被充分製造,所以黑色素到了角質層後無法順利變成汙垢排出,長時間下來不斷累積,就形成了重疊的現象。所以只有讓黑色素排出的通道也就是角質層暢通,後續的美白成分才能最有效地被吸收。
3。 高溫會使皮脂的分泌更加旺盛,油性面板的人經常會因為出汗、清潔護理不當而長粉刺,即使平時為中性面板的人也會感到面板變得油油的,乾性面板也易長痱子。因此,在徹底清潔面板的同時要注意調理肌膚的酸鹼性。
所以,這樣的肌膚想美白的話,徹底清潔是第一步。
色斑走開,白皙面板show出來
斑點是美白的大敵。也許你現在不是斑點姑娘,但是很快就會發現,色斑無聲無息的找上門來了。既然註定這是一場無法避免的相遇,最好的辦法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色斑的分類
1。 黃褐斑
黃褐斑,也稱肝斑。多分佈於額、頰、鼻等處,呈現不規則的斑片,但對稱分佈。
形成原因: 與內分泌有關,尤其是和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有關,因此月經不調、服食避孕藥、肝功能或慢性腎病都會造成黃褐斑的出現。而日曬和精神壓力又會加重黃褐斑的顏色,呈現為大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