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推薦序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從我自己的實踐體會與閱讀經驗看,經濟學最大的魅力之一,在於其經世濟用,對於現實經濟有著強烈的參與感。因此,脫離現實狀況,誇誇其談的經濟學,儘管顯得高深,但是除了有更大的自娛價值之外,其實際的影響力可能有限。弗蘭克的牛奶可樂經濟學系列,之所以廣受歡迎,就在於其深切立足於現實的經濟執行,是我們可以從實踐中感知、可以從經濟執行中判斷、可以從案例中借鑑和學習的經濟學,是鮮活的經濟學,是蘊含智慧靈動之美的經濟學。
在經濟金融相關課程和課題的教學和研究中,一直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是為什麼讀了四年經濟學本科的學生,甚至已經拿到經濟學碩士學位的學生,當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社會問題的時候往往顯得不得要領、隔靴搔癢?為何一些經濟學教科書上完美無瑕的政策卻受到大多數民眾的反對?為何那些專業學習的學生們往往只能把基本的經濟原理停留在書本上和課堂裡?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古人想象的空間。不管是驚人的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社會生活的劇變恰恰發生在現代經濟學誕生前後的最近兩百年。經濟學,這個在起步階段還僅僅只是倫理學一部分的邊緣學科,被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推向歷史的前沿,經濟學佔據的話語強勢,成為這個星球無法否認的事實。
經濟學家到底能做什麼?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與你顯得過於遙遠,那我們不妨換個話題:經濟學到底能做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有不少的調侃,其中不少還來自於經濟學家自己。例如,經濟學的主要用處,是用於招考經濟學家的考試;或者有的還說,經濟學的學習,並不能使得你免於失業,但是可以讓你站在失業的隊伍之中時,可以試圖解釋自己為什麼失業,是因為總需求不足,還是因為結構的調整。
弗蘭克的這部著作,實際上也是從特定的角度,試圖給予一個解釋。也許這本著作的觀點不一定異常深刻,事實上,全書用的都是經濟學教科書裡非常基本的原理;然而,我毫不懷疑弗蘭克的客觀立場和獨特方法。全書連帶序言共十二部分。序言部分簡要評價了經濟學和經濟學家們在當代社會中的尷尬地位,行為經濟學誕生後帶來的巨大作用以及本書的成書經過。第1章主要講了納稅問題,著重評價了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對富人減稅的利弊得失。第2章主要講了人類行為的動機,並重點分析了好人——利他主義者——為何能夠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以及相應的監管問題。第3章探討了與全人類都休慼相關的話題:幸福。第4章重點分析了人類社會的一大悲劇:群體性弱智,也即個體明智的決策所帶來的總結果卻是弱智的。第5章關心的更是全人類的福祉——公共醫療。在第6章裡,弗蘭克透過分析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的價格問題,給我們展現了經濟學的無窮魅力。第7章和第5章類似,都是探討全人類的福祉,只是這次的重點是能源和環境問題。第8章分析了當代社會“贏家通吃”的現象。第9章探討了貧富差距擴大化的原因和結果。第10章著重論述了人們做出借貸、儲蓄和投資等決策的深層次原因。在最後一章,弗蘭克進一步反思了資訊革命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
本書內容的選取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高度相關的話題。閱讀此書,不僅能學到很多非常重要的經濟學理論,更關鍵的是透過學習弗蘭克用理論分析現實的思路,從而實現“非僅一魚,更得一漁”的效果。
同時,我們透過這本書的閱讀也可以看到,我們完全不必因為經濟學的專業術語而感到高深莫測;經濟學的另外一個十分有趣的魅力,在於對於一個重要問題的判斷,往往並不因為資歷的高低而決定對錯,一個有良好現實感覺的年輕研究者,可能更能得出切近現實的結論與判斷,同時也更有專業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打破神秘感,增強與現實的切入感,會給經濟學的推廣與普及帶來十分積極的效果,同時也在更為廣泛的意義上增進人們對於現實經濟的理解,從而做出更為理性的決策,增進人類的福祉。
。 想看書來
序言(1)
1879年,弗朗西斯·沃爾克(Francis Amasa Walker)——後來成了美國經濟學會的第一任主席——在一篇短文中想解釋“為什麼普通人往往看經濟學家不順眼”。他說,這一部分是因為,“傳統和信念把人及其職業、環境聯絡起來,並令他們做出有違經濟理論預測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