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對於董卓的命令,賈詡是從來不打折扣的,但離去時卻放下了一句話。讓人頭疼的話。
聰明,深懂人性,又好學。真不愧是完人啊。輕輕地感嘆了一聲,董卓從旁邊抽出一張空白的竹簡,在上面奮筆疾書。
接下來的兩天內。董卓完全沉浸在忙碌之中。一邊要命令曲陽地文官系統全力運作,安撫城中的民心。一邊要幫徐榮的募兵。防守的準備工作大開方便之門。
武器不足,好。削木頭,幾家人共用一把菜刀,其他的全捐出來。
滾木,石、油、箭等一些守城必備的東西也得加緊趕製,忙的是昏天地暗。
這些天,雁門被破的訊息也傳到了曲陽,正如賈詡所料,兵力嚴重不足之下,一天,雁門關守將只守了一天,而傳遞訊息的路途上就用了兩天。
董卓深深地慶幸自己沒有盲目的派人去救,大軍還沒出發,城就已經被破了。
雁門被屠,大批大批的壯年男子被殺,老人小孩就更不用說了,唯有婦人用繩索牽引著,押往關外。只有幾個人血戰脫逃。
婦人那嚶嚶的哭泣之聲,讓逃回來的幾個漢子在董卓面前失聲痛哭,身為男人,他們沒有守住自己的女人,身為士卒他們沒有保衛好城池。
要是先前董卓死步不退是因為漢人的虛榮心,而且也是形勢所逼的話,見到這幾個漢子後,董卓的思想多少發生了一點變化。
幾個身高七尺,一路從匈奴人地包圍中衝殺出來的勇士,身上的刀、箭傷無數,卻並沒有讓他們哪怕掉一滴眼淚,為了妻女,為了沒有守住城池,卻在董卓面前失聲痛苦,央求著,給董卓下跪,磕頭,那是不帶一點功利性純粹的因為董卓是唯一的希望而磕的頭。
央求著董卓帶兵奪回雁門,而他們唯一能付出的就是生命,願為先驅,戰陣沙場。豁出了性命也要會雁門。搶回自己祖宗生活的地方,驅逐那批惡狼。
幾個漢子的一言一行,甚至是面部表情董卓都記得清清楚楚,仇恨,屈辱,絕望但看向他地眼神中又帶著無限地希望。
什麼叫做震撼,董卓現在能體會到那一絲震撼,才懂得了什麼叫血性,被壓迫後,有人怯懦的活著,但有地人卻天生的喜歡放抗。
董卓幾乎可以斷定,如果他不答應出兵。這幾個人會馬上返回雁門,拼上他們的一條命,而能讓他們暫時保留住這條性命南下的,就是董卓這個希望,因為太守曾今說過,唯董君才能抗衡匈奴人。如董君不應。則,短時間內此仇無人報矣。
只能化為厲鬼,咒天絕匈奴了。
因為天下精銳步卒、精銳騎兵,幾乎全握在董卓的手裡。除此之外,公孫瓚、皇甫嵩這些邊關將領也還湊合。雖然這名太守也知道董卓的處境,也稍微地聽過董卓的性格之惡劣,但他仍報以希望。
希望董卓能抽取,抽取一點點兵力,迎擊匈奴。為雁門十數萬百姓報了這一仇,為大漢洗恥。
董卓聽後也唯有嘆息,這個太守可惜了。很好的邊關太守啊。
這幾個漢字的哀求。董卓應下了,原因是他從來就沒有打算退過,這幾個漢子的出現也只是加深了他的決心罷了。
驅逐匈奴,哼,我要要手中地刀,斬斷匈奴的血脈。
千里奔襲。這種孤注一擲的瘋狂,算不算是賭徒的作風呢。心裡剛起了點動搖,卻被董卓狠狠的壓下。
面朝北方,董卓喃喃自語道:“全看你們的了。別讓我失望啊,華雄、呂布。”
匈奴人的迫近使整座城池高速的運轉了起來,雁門被血洗的訊息更是讓城中百姓為之瘋狂。
無數人站出來願意守衛城池,本來幾家一把地菜刀也不要,全捐出來。
城池的過道上到處都有飛奔而過的百姓,他們扛著石塊等物,堆積在城頭。還有居住在城外,本就所剩不多以農耕過活地百姓拖家帶口的遷入城內,希望得到董卓庇佑。
當張燕的使者到來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動盪但卻透著活力的畫卷。
沒有人,在刀架在脖子上的時候而跪地求饒。血的教訓實在是太多了。
書房內,董卓接見了張燕的使者。
“張燕派你們來的?說把,有什麼事,沒關係,就算是趁火打劫,本相也只得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幷州地滿目荒涼使得董卓對什麼白波軍,黑山軍全然沒好感。
這使者就是當初那個飛奔帶給張燕訊息的騎士,他尷尬的一笑。卻也沒說什麼。而是轉頭示意身後的小兵。
拿出兩隻不大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