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1/4 頁)
河西城之所以有皇甫嵩鎮守並不是因為它地理的重要性,而是因為靈帝有意防備身在河東的董卓。
時至今日,董卓自然不會設定屯軍了。皇甫嵩也將坐鎮雁門。
董卓留下了一些人來照顧一些傷勢嚴重計程車卒,並賞賜了一些財物,命他們傷好後不用再來軍報道了,回洛陽與家人和他們半生為董卓征戰而得到的土地與女奴們團聚。
這些人中大多是西涼兵,這也有西涼兵太兇悍的緣故。
這其中又有西涼兵從伊始起,董卓從來不會剝奪他們的戰功的緣故,即使他們戰死在了沙場,他們所得到的也會被賜予他們的兄弟,兒子。
如果他們的兒子還太小,董卓也會把一些女人們賣掉,把所得的錢財留給他們妻子和遺孤。
西涼兵就是在血腥,與撫慰中成長的。在軍隊方面,現在的董卓,也不得不佩服以前的那傢伙。
董卓自然不會愚蠢到改變什麼。一切照例。
休整了幾日後。董卓率全部軍隊往北。帶著無數車用特殊方法處理過地頭顱。去祭奠第一批遭受到了匈奴人屠殺地雁門人。
等他們到達了雁門地時候。南面地戰事差不多也結束了。李儒來報。馬騰、韓遂各自退兵數百里。尋了兩處離西涼近一點地地方屯紮。
而河內袁紹頂著一個大大地盟主頭銜。雖然有點騎虎難下。但卻也有了一絲退卻地跡象。
董卓不知道這傢伙地心裡在想什麼。或許也有賺足了名望之後。退往更大地河北發展才是袁紹地所願吧。
或許。也是被董卓生生地打敗了八萬匈奴人而震懾住了吧。瞅瞅自己實力不強。尋個地方先發展再說。
不管怎麼說,董卓的勢力從來沒有向今天一樣穩固過。
雁門是邊陲要地,是這一帶最後地關卡,南下就是任人馳騁的幷州大地了,直到洛陽都沒有什麼能阻止的了鐵騎的馳騁。
是歷代掌權者重視之地,安排的大遷徙不止一次,雖然後來歷經戰亂,人口卻也還殷實。
單雁門一城就有數萬百姓,整個雁門郡足足有近十萬人。如今都化為了飛灰。
在匈奴人的鐵騎下,男人們眼看著自己的妻女被**,反抗也是徒勞。連做人的尊嚴都沒有找到。
但彪悍的民風還是促使著大部分人不斷地反抗,一個強壯的男人,挾菜刀或木棍就能上,血濺五步而不悔。有的只是恨。單純地痛恨。
或許士族們被儒家教育仁化了很多,但這片邊地的百姓才是最懂得生存的,你死我亡。你殺我一人,我殺你一雙。
造成的破壞力也使當時的匈奴人有所損失。這也是匈奴人屠城的原因之一。
除去了一些偏遠又小的村落以外,雁門郡可以說成了絕戶,除了被帶走的女人外。真正的雞犬不留。
楊奉派往各地地四五萬人,差不多已經把沿途的城池,大的村落給收拾好了,他們漸漸匯聚到了雁門城,為這最後一座城池清理。
掩埋屍體,清洗城池。
董卓與皇甫嵩他們一起走在還充滿了血的過道上,血腥味都變了質,變得很難聞。四周的收拾著的人,一個個也透著悲哀。要不是有董卓,恐怕他們,他們的家人也都面臨這樣的局面吧。
想著,他們望向沿路而走的董卓,眼中盡是孺慕。
“這些人就是皇甫將軍將來要統帶地士卒,裡面有白波軍也有普通百姓,抽兩萬,能不能為本相**兩萬的騎兵來?”董卓問面色沉重的皇甫嵩道。
從踏入這座城池起,皇甫嵩的面色就不好看。這就是它釀成的果啊。
幷州北部十數萬人的責任。果然承重。
“半年內勉強成軍,兩年內能戰。”皇甫嵩堅定道。皇甫嵩的標準。兩年內能戰自然把目標放在了關內關外的外族身上。
董卓滿意的點了點頭後,對身後地徐榮道:“剩下地就歸建功了,與皇甫將軍的兩萬士卒一起,一共四萬人屯曲陽,其他人本相則帶回司隸,沒問題吧?”
“守幷州太多。”徐榮充滿自信地話讓董卓哈哈一笑道:“誰讓你守啊,有機會就幹,代郡的烏桓,關外的鮮卑,殺多少是多少,後果本相擔著。”
“諾。”徐榮這才不鹹不淡的應了一聲,但董卓還是從他的眼睛裡看出了滿意,這傢伙也是會嫌棄寶刀生鏽的主,好刀就要常來殺人才能鋒利。士卒也一樣。
走著,走著,就到了東城門,也就是董卓的目的地,雁門人的埋骨之地。
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