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撥發武器,編練軍隊,準備抗日一節,我認為無濟於事,中央有這麼多軍隊還抗不了,你們蒙古訓練一點軍隊頂什麼用?依我之見,不如請中央撥給經費,從事教育、衛生、實業、交通等建設事業為宜。”
德王聽了何應欽前半截的話有些臉紅,他的假話騙來了何的一陣同情和支援;後半截則證明了何應欽有嚴重的恐日症。
德王會見何應欽後,又到各處遊說,爭取使更多的高階官員相信他。過了兩天,差人給德王送去銀洋一萬元。德王拿到這筆銀洋後,將五千元交給關啟義,讓他籌建買毛紡廠的機器裝置,從此,蘇尼特草原有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座毛紡廠。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28欲蓋彌彰德王巧舌瞞記者 樂極生悲英國記者遭暗殺(1)
何應欽回拜德王離開嵩祝寺以後,駐紮在北平黃寺的“中央軍”師長關麟徵也踏進了嵩祝寺去走訪德王。
聽通報“關師長來訪”,德王自不敢怠慢,趕忙開門迎接。二人相見互致問候,經過一段寒暄,關師長便把話引上正題。關麟徵說,察東失守德王估計早已知道了,錫林郭勒盟有什麼動靜,日本人是否早已把手伸進去了?
德王覺得不能隱瞞,因為歷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明擺的東西不實說,暗中的東西也會暴露。於是德王只好解釋說:日本在蒙地活動是有的,但是不管日本人如何活動,我總是致力蒙古自治事業,充實禦侮圖存力量。有人責備我只顧民族,不顧國家。但是,“求忠臣於孝子之門”,自古以來,未有對民族不忠,而能為國家忠者。
關麟徵聽了德王這番話後說,“忠臣於孝子之門”這句話很有意思,確實耐人尋味。在形勢大變動的今天,好壞難分,真假難辨,你的行為誰能理解。
德王為了取信於關,把草原的情況有分寸地講述了一遍,關師長沒有那麼多複雜頭腦,更易受騙。
何、關拜訪後,新聞媒體也注意追蹤採訪德王。北平有些報社的新聞記者詢問德王關於日本在蒙古地區的活動情況時,德王說,日本在蒙古地區設定電臺、蒐集情報的情形是有的。待採訪後,記者們將採訪的訊息很快在報紙上公佈了。這一下引起了日本人的不滿。不久日本大使館駐北平武官渡邊親自去嵩祝寺質問德王,你既然和我們日本合作,就應該保守秘密。你為什麼把我們在你旗設定電臺的情形都說了出來,竟然讓記者採訪,而後發表在報紙上,你想會造成多大影響?
德王聽了渡邊的話後說,渡邊先生,你的生氣是多餘的,我和新聞記者談話,僅說了些使人們易知的設定電臺的情形,並沒有洩漏我們之間的秘密,如果連設定電臺的情形都不能說,那不是欲蓋彌彰嗎?情報之事歷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在記者面前掩掩藏藏那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放心吧,會有分寸的,這點頭腦我還是有的。這不僅是你們的利益,也是我的利益。
渡邊回去一想,覺得德王做得對,感到自己有點對不住德王。為了彌補這一點誤會,第二天渡邊設宴請德王去。德王考慮到單獨去赴宴恐怕別人看見生疑,為了掩人耳目,他建議說,我可以參加,但是,僅我一個人不妥當,為了避免嫌疑,最好把蕭振瀛和北平市長袁良也邀上才好。
渡邊考慮到避嫌之必要,按照德王的提議,同時宴請了蕭、袁二人,了結了渡邊的心願。
德王此時感到,自己與日寇的勾結活動,已成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各方人士都來探訪,說明他的活動難以掩人耳目。德王感到領導好哄,群眾難瞞,為了耍一次掩耳盜鈴的把戲,在他離開北平時,特在擷英番菜館會見新聞記者。這次他又打出了“民族自治”的招牌,為了讓不懂蒙語的各族記者聽個明白,他直接用漢語發表演說,為他暗中勾結日寇,進行不可告人的勾當辯解。他擺出一套架勢說,各位記者先生們、女士們,在此國家多難之際,民族存亡之秋,我們為了國家和民族,實有進行團結自治、禦侮圖存之必要。在這個非常時期,內蒙古自治是不能無此事,也不能無此舉。可是,我們這條路走得艱難極了。抵抗列強,沒有軍隊武器怎麼行?我們要建立草原騎兵師,從我第一次到武漢面見委員長就敲定了,誰想正要啟動時,被上邊一些官僚們給擱置了。就地方保安隊那點裝備也弄不起來,都是隻說空話,不予實施。有人說我讓日本人在我旗設定電臺等等,又向日方購買槍支。你們記者也問過我了,有沒有此事,我實話實說,有。我擋不住,連北平都擋不住,人家讓撤走憲兵三團就撤了,我能不讓嗎?至於從日方弄槍,那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