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共持續了八天,對於他們的年齡來講,這已是夠多的了。兩人都無憂無慮。他們喜歡在一起閒逛。在他們眼裡,一切突然都顯得那麼簡單,那麼明瞭。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不是越來越幸福了,而是把要求標準調低了。我們容忍,我們說清什麼不行,我們安詳,即使是一秒鐘的暫緩也要抓住。馬克和索菲雖然在一起並不般配,可他們在一起卻很完美,而這如今已經少見。只是,讓他們心煩的就是一個破爛肥皂劇也叫《馬克與索菲》。
但是,他們不是為了這個緣故就去尋死吧?或者真是?
別走!廣告過後,小說繼續。
一個年輕的大鬍子毒販站在公共垃圾場中央,兩手交叉在胸前。他周圍,十二個客戶圍成一圈。他們穿著帶帽子的絨衣、防雨夾克、棒球帽和肥大的短褲。在這片垃圾場上,他們崇拜著他。
突然,毒販說:
“我實話對你們說,你們當中誰將丟給我一塊奠基石?”他的一個使徒遞給他一塊可卡因。
“噢,主啊,這是1克。”
此時,神聖的音樂響起,從天上射出一道亮光,照在那小小的白塊上。我們的聖·毒販舉著它,大聲說:
“你就是基石。在這塊石頭上,我將建起我的樂園。”
然後,我們的長髮超級巨星將手中的可卡因塊碾成白粉。當他重新伸開手掌時,十二道白粉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他手心上。
“拿去吧!都吸了吧!我把我的靈魂交給你們。”
這十二個使徒在一堆生活垃圾上,雙膝下跪,齊聲道:
“哈利路亞!他變出了好幾道。”
產品特寫:一堆呈十字架狀的白粉,上面插著幾個麥管。
話外音廣告詞:“可卡因:嘗試就是再嘗試。”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19。99》第四章我們1
“為了昭顯我們的使命,並且儘可能地給公眾留下一個刻骨銘心的印象,我們不得不殺人。”——泰奧多爾·卡克幸斯基,又稱“炸彈殺手”,刊登在《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的宣言,1995年9月15日
馬克的自殺讓我們大家都備受震驚。但如果說他的行為讓我們感到意外,那是撒謊。官方的解釋說他在薩利海域溺死,可能是被一個潛流捲走。但我們,我們當然清楚,他是任憑自己淹死,以擺脫那困擾著他的生命。我們都清楚馬克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我們都感覺到他在掙扎,我們都盡情飲用他強裝出來的活力,而只要他一談到自我毀滅這個題目,我們馬上就變換話題。我們拒絕承認擺在眼前的事實:馬隆涅正在自戕,我們無意去救他,甚至他還沒死,我們就已經將他埋葬了。“國王快死了,國王萬歲!”在巴約墓地,三百名廣告人在他的葬禮上假惺惺地哭泣,尤其是那些恨他、盼望他早死的人,他們如今因為他們的詛咒得以靈驗而問心有罪,琢磨著下一個該痛恨的將是誰。為了推動這部傳播機器向前滾動,總需要有一個敵人被碾碎,如今,突然失去了這個必不可少的原動力,人們因此茫然不知所措。
我們其實更希望這個葬禮只是一場夢,我們只是在參加一個煽動家的葬禮,看著棺材慢慢地移入墓穴,我們真希望這只是他安排的一個陰謀把戲。就像是鏡頭突然轉向別處,我們發現這個葬禮其實是由一群演員排演的:那神父是個已經過氣又想東山再起的演員,幾個眼淚汪汪的朋友正在那兒開懷大笑,我們後邊,一組技術人員正在纏電線,一個導演在喊:“停!”但是,沒有人喊“停”。
我們常常希望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場夢。就像那些三流電影,我們喜歡從夢中驚醒,並且用這個花招來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電影裡一旦一個人物淹死,往往會從夢中醒過來。有多少次,我們在螢幕上看到:一個英雄正受到一個黏糊糊的吃人怪獸的攻擊,英雄被逼到死衚衕的盡頭,當那隻可怕的怪獸要吞掉他的一剎那,啪!他突然滿頭大汗地從床上坐起。為什麼這些從來不會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為什麼?嗯?
如果我們根本沒睡,我們又怎麼能驚醒?
棺材裡實實在在裝有骨灰(查理甚至還抓了一把放在他口袋裡)。我們的眼淚是誠心誠意的。我們,即羅瑟歐洲分公司全體職員:傑夫、菲利普、查理、奧蒂爾,那些實習生、有權有勢的、微不足道的,還有我,拿著紙巾的奧克塔夫。奧克塔夫還在那兒,沒被解僱,也沒辭職,只是因為索菲沒回來而有些失望。我們,即所有靠羅瑟的錢過活的寄生蟲:電視臺老闆、電臺廣播網的股東、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