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全力介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一年。雷曼兄弟的生意也受到影響。而1969年雷曼兄弟的董事會主席羅伯特·雷曼過世更是雪上加霜。此時,雷曼家族竟無一人接班,雷曼家族對雷曼兄弟120年的統治就此終結。
第13條命 大腕雲集
《別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黃小軍、李勇、趙豔潔
群龍無首,加上經濟不景氣,雷曼兄弟公司在內憂外困中開始走下坡路。同年,因投注利率失誤而損失了670萬美元,使公司陷入嚴重困境,幾乎要宣佈關門停業。後來,公司實施了一項重大的“勒緊褲腰帶計劃”,千方百計彌補損失,才得以渡過難關。
1973年,當時的美國商務部部長皮特·彼得森臨危受命,接管雷曼兄弟(彼得森於2007年帶領黑石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並一舉成為億萬富翁)。在彼得森的領導下,雷曼兄弟開始重整旗鼓,削減開支,擴大業務範圍和加強市場宣傳力度。彼得森的個人影響力也給雷曼兄弟創造了很多機會。1975年,雷曼兄弟收購投行亞伯拉罕公司;1977年,它與聲名顯赫的庫恩勒布公司合併,更名為雷曼兄弟…庫恩勒布公司(Lehman Brothers & Kuhn,Loeb Inc。)。這家新成立的投行一舉成為當時美國的第四大投資銀行,總資產僅次於所羅門兄弟、高盛和第一波士頓(First Boston)。彼得森的卓越領導才能加上美國經濟形勢的轉好,終於幫助雷曼兄弟扭虧為盈,並連續5年保持讓華爾街同僚們豔羨的高利潤。雷曼兄弟也成為投資銀行業界股權收益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這一時期,雷曼兄弟領導層也是空前強大。皮特·彼得森無疑是美國商界的傳奇。這位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高材生,除了擔任過美國商務部部長、帶領雷曼兄弟走向繁榮富強和創立黑石集團外,還曾擔任電影器材生產商貝爾豪威爾的總裁,參與建立美國協和聯盟(Concord Coalition),擔任美國對外關係理事會主席,以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主席(2000~2004年),並幫助洛克菲勒家族打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幾項慈善事業。
除彼得森外,當時在雷曼兄弟工作的華爾街大腕還有:史蒂芬·施瓦茨曼、埃裡克·格利徹、路易斯·格拉克斯曼和理查德·福爾德等人。施瓦茨曼與彼得森類似,也是美國精英教育的成功案例。他先後畢業於耶魯大學和哈佛商學院。在耶魯就讀時,他成為了聲名顯赫的神秘精英組織——骷髏會的一員。100多年來,此幫會的會眾在美國社會的地位大多舉足輕重。舉個例子,2004年的美國總統之爭就是在兩個骷髏會成員之間進行:民主黨的議員約翰·克里1966年入會,共和黨的執政總統喬治·布什1968年入會。所以,1969年入會的施瓦茨曼在事業上的成功程度是大概可以預見的。施瓦茨曼在31歲,也就是從商學院畢業後6年,就成為雷曼兄弟的董事總經理。1983年,他又成為雷曼兄弟打理全球企業併購業務的主席。後來,他和彼得森一起創立了黑石集團。目前,這位福布斯美國富豪榜上有名的億萬富翁仍總管黑石的生意。埃裡克·格利徹,另一位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畢業生,是雷曼兄弟企業併購部門的締造者,後來又執掌美國另一家精英投行摩根士丹利的企業併購部。路易斯·格拉克斯曼和理查德·福爾德兩人的經歷十分相似:都畢業於紐約大學的斯特恩商學院,都從證券交易員的工作做起,逐漸打入管理層併成為雷曼兄弟的總裁,又分別帶領雷曼兄弟步入空前的危機。然而,好日子沒過多久,公司內亂開始了。
第14條命 相煎何太急
《別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黃小軍、李勇、趙豔潔
頂點通常是下坡路的開端。20世紀80年代初的雷曼兄弟可以算得上站上了公司成就的最高點。此時雷曼兄弟總裁的職位自然成了位高權重又有橫財的象徵。80年代初的雷曼兄弟也可以算得上進入了公司人事鬥爭的頂峰時期。當時的雷曼兄弟分裂成兩派:投資銀行家和證券交易員。簡單地說,投資銀行家是和企業或者說和企業的管理人直接打交道的職業。他們以向企業兜售金融服務為生。而交易員是和金錢直接打交道的職業。他們以在資本市場上低買高賣為生。與菜販不同的是,金融交易員販賣的是堆砌著小字的各色紙片。這些紙片統稱證券。這些紙片的價值取決於紙上面寫的神秘字元和當時市場上的供求關係。
本來在這個為金錢服務不分等級的資本市場上,從業者們是該互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