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那樣嚴酷了。1911年,華沙一個較獨立的很活躍的科學協會請瑪麗作“名譽會員”。 幾個月後,那些知識分子想到一個偉大的計劃,要在華沙創設一個放射學實驗室,請居里夫人來領導,把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女學者迎接回去,讓她永遠留在祖國。
回國這個主意很吸引她,同時也使她害怕。除了身體不適的因素,還有一件事:居里夫婦渴望了很久的實驗室,現在終於決定創設了。這時候逃離巴黎,就是使這個希望全歸烏有,就是消滅一個偉大的夢想。思歸的心情使她猶疑許久,最後還是寫了一封辭謝的信寄往華沙,她心裡多麼痛苦啊!她仍然答應在遠處領導這個新實驗室,並且把它交給自己兩個最好的助手去實地管理。
1913年瑪麗回到華沙去參加放射學實驗室落成典禮,身體依舊很不舒服。俄國當局自動不過問她的行動,沒有一個官員參加為她組織的慶祝會,因此她的祖國給她的歡迎更為熱列。瑪麗平生第一次在一個擠得水洩不通的大禮堂裡,用波蘭語作科學講演。
居里夫人的健康逐漸好轉。到1913年夏天,瑪麗揹著背囊做了一次徒步遊歷,想借此試驗自己的體力。她的女兒和保姆陪著她,這一組旅行者中還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他的兒子。幾年來,居里夫人和愛因斯坦之間有極好的“天才友誼”,他們彼此欽佩,他們的友誼是坦白而且忠實的。他們有時候講法語,有時候講德語,喜歡不斷地討論物理學理論。
孩子們在前面跳躍著作先鋒,這次旅行使他們高興極了。愛因斯坦精神煥發,對他的同行敘述他心裡縈繞著的一些理論,而瑪麗因為有極豐富的數學知識,是歐洲極少數能瞭解愛因斯坦的人之一。
在這次短期休假之後,瑪麗到英國去,後來又到了很多其他國家,在那些地方有一些科學上的隆重儀式要她參加,這個女學者達到了光榮的極峰。在法國,兩年以來,她的鐳研究院也正在緊張的建設中。
瑪麗常常會一個人跑到建築工地去,在那裡擬定計劃並且與工程師討論。這個頭髮斑白的婦人有一些最新、最“現代化”的意見。她期望建築一個可以用30年、50年的實驗室,願意這個實驗室在她化為灰塵之後可以用好多年。她要求寬大的屋子,要求能使研究室充滿陽光的大窗戶……
第五章 更艱難的時期(5)
這個女英雄獲得這個勝利的時候,已經既不年輕,也不康健,而且還已經失掉了家庭幸福。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她的周圍有新裝置,有熱心的研究者準備同她一起奮鬥!不,這不算太晚!
知識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 …1955年),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的創立者。 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為了第二祖國,她成了戰士
1914年7月。瑪麗的周圍異常空虛。這時,戰爭爆發了,她的同事和實驗室中所有的工作者都已經入伍了。她身邊只剩下了她的機械師,因為他有心臟病,動員不動他;還有一個身材太矮小的女僕。
此時,瑪麗只有一個念頭:為她的第二祖國服務。在戰爭這可怕的變故中,她又表現了她的頑強和主動精神。她關上了實驗室的門,像許多勇敢的法國女子一樣,去當一個白衣護士……她立刻取得了在衛生服務機關工作的證件。在這個機關裡她發現了當局似乎不加註意的缺點:所有前線和後方的醫院差不多都沒有X 光檢查裝置!
自從1895年倫琴發現X 射線以來,不用動手術就可以探查人體內部,可以“看見”人的骨骼和器官,並且照出相片來。在1914年,法國只有為數有限的幾套倫琴儀器,供放射科醫生使用。軍事衛生服務機關在幾個大機構裝備了這種裝置,供戰時應用,如此而已。
居里夫人想出來一個辦法,她用法國婦女聯合會的款項,創造了第一輛“X 光汽車”。 她在一輛普通汽車裡放了一架倫琴儀器和一個發電機,就用汽車的發動機帶動發電機,供給所需電流。這個完全可以移動的裝置從1914年8月起巡迴各醫院;傷兵運送到巴黎來後,都用這個裝置檢查。
德國軍隊的迅速推進,使瑪麗面對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她是應該去和她的女兒們在一起,還是應該留在巴黎?若是敵軍有佔領首都的威脅,她是否隨衛生機關一起撤退?
她冷靜地考慮這些可能發生的事,做出了決定:無論什麼事發生,她都要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