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慶齡和她的兄弟姐妹們就是在這片樂土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兒童及少年時代的宋慶齡,在她接觸到的社會生活中也看到了窮人,看到了不平等,看到了外國人的專橫跋扈。從父親那裡,她還知道了外國列強對祖國的欺凌……並引起她的深思。
對於兒女們來說,父親宋耀如是慈父,母親倪珪貞是嚴母,但他們教育孩子們的觀點卻是一致的———他們反對中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基督教的“博愛”思想對他們影響是如此之深,使他們認為孩子們長大後必須為社會服務。母親還教育女孩子“身為女人不應妨礙自己成為祖國有成就、有作為的公民”,為此,他們必須具備為社會服務的知識。
宋慶齡在11歲進入中西女塾(外國教會在中國開辦的第一所收費女子學校)進行學習。此前,在家裡跟隨由父親請來的美國女教師學習英文和拉丁文,又向另一位中國教師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宋慶齡從小勤奮,好學深思。中學時代的宋慶齡,對許多事情更是勤于思考。中西女塾經常舉行關於宗教問題的討論會,宋慶齡是熱心的參加者,有時她會大膽地提出問題。
在一次妹妹美齡也參加的討論會後,美齡憤怒地責問慶齡:“你為什麼向李牧師提問?難道你不忠實於信仰?”到美國留學以後,宋慶齡的獨立思考,更多地表現為對祖國前途命運的關注和如何為祖國服務方面。
知識點:基督教
基督教,或稱基督宗教,是指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的教會。它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景教,與佛教、*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在歷史程序中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一些影響較小的派別。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約億信徒,為擁有信徒最多的宗教。
快樂的大家庭
宋慶齡是在一個充滿濃郁的宗教氣氛而快樂的大家庭中成長的。父母養育了三男三女六個孩子,宋慶齡排行第二,她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和三個弟弟。八口之家僱請了一位勞動婦女———“阿媽”操持家務。
父親樂天慈愛。工作之餘,他不時會和孩子們在林間草地遊戲耍笑,教給他們一些生物和農作知識;也容許孩子們在田間小道上追逐嬉鬧,*捕蟲,讓孩子們的個性自由發展。母親則較為嚴厲,她經常要求孩子們以宗教戒律自省,教育他們要待人有禮貌、有愛心,生活要節儉等等。父母親還用自己的行為作榜樣———樂於賙濟窮人,熱心贊助學校和教堂公益事務等等,教育孩子要“行善、敬人”。總之,他們要把孩子們培養成為有文化,能自立,品德良好且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章 不平凡的童年(2)
為此,母親甚至採取嚴格教育手段,在大女兒5歲的時候,就把她送到教會開辦的寄宿學校去讀書,鍛鍊她的自立能力,並使她成為弟妹的榜樣。及至孩子十四五歲時,都無一例外地送到美國去留學。這樣的家庭在20世紀初的中國是極為罕見的。
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刻,莫過於晚飯後圍坐在一起,聽父親講述他青少年時代傳奇而坎坷的經歷,講述異域的風土人情和奇聞趣事。父親的堅忍耐勞勇敢開拓使孩子們肅然起敬,那一個個陌生的國度更是使他們神往。父親對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的幫助,是孩子們最早的愛國主義的啟蒙;而父親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進取精神,對孩子們性格的形成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很多時候,在母親的鋼琴伴奏下,父親會用他渾厚的男低音,教孩子們唱美國民歌和通俗歌曲,母親也常會和孩子們一起唱宗教的讚美詩,家裡一派歡樂溫馨。
宋慶齡深愛自己的雙親,聽從他們的教導。在少年時代,她就知道父親在秘密進行著一些危險而正義的工作,儘管她當時並不理解這些事情的全部意義,但她瞭解和相信自己的父親。她也知道父親有一個被清政府通緝的好友——孫中山。
父親宋耀如的言行,無疑給了宋慶齡最早的反對封建專制統治、追求*共和的思想啟蒙。後來,他又親自把宋慶齡推薦給孫中山當助手和秘書,使宋慶齡踏上了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的道路。他無疑是宋慶齡參加革命的第一位導師。
知識點:孫中山
孫中山,原名孫文(1866…1925),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
他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政府的革命家之一,曾任*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廣州革命政府大元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