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
王浩看到周遊手裡的瓷碗,忍禁不住讚歎起來:“很精美的琺琅彩瓷,這隻琺琅彩瓷碗是我見過最精美的碗了,可是這隻碗未免太新了吧,不僅釉口和胎壁這些容易遭受磨損的地方都沒絲毫的殘缺,甚至連色彩都沒絲毫的損耗。若是這隻碗是老貨的話,那未免太不可思議了點。”
王浩口裡的意思就是這隻碗是新的,不是老物件。
江軍也發表意見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早前我們公司拍賣過一件民國出的琺琅彩瓷器,一樣是精美絕倫,讓人嘆息不已,但最終也就是賣到十八萬八的價格而已。”
許傑也笑話道:“如果這是真的,他就不用在這裡拍攤子了。”
瓷胎畫琺琅是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是將畫琺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也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琅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制的新瓷器品種。
琺琅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琅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製,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最終如此精妙的燒製方法才得以儲存下來。
不過清宮琺琅彩存世稀少,價格於這些年間不斷飆升。2006年11月28日,在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秋季拍賣會上,清乾隆御製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更以1。5123億港元拍出,創造了中國琺琅彩瓷器拍賣世界紀錄。
攤主終於有了表情,說:“這東西是一個山民從山墳裡挖出來的,具體的情況也不知道。幾位雖然年輕,但看起來也是懂行情的,我也不糊弄幾位,十五萬,要的就拿去。”
第五十四章 明朝古玉
“十五萬,你倒是把價格吃死了,我們根本沒有利潤空間。”
江軍倒是把眼前的琺琅彩瓷碗當成民國的物品,馬上以拍賣行的角度評價其價值。
按照江軍的估計,這隻“民國”的琺琅彩瓷碗大約能拍賣十八萬至二十萬的價格,除去手續費、稅費什麼的,到手的的確就剩十五萬左右。很明顯的,攤主也是問過行家的,所以才把價格吃得死死的。
對瓷器情有獨衷的王浩評價道:“說實在的,我還是有保留意見。看這釉色,還有整體的完美程度,實在讓我很難相信是老物件。當然的,如果這東西是古墳裡出來,而且還經過專業保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之前攤主說是山民從山墳裡挖出來的,試問山民哪裡懂得什麼專業保護啊,分明是在提醒周遊要謹慎。
周遊思緒之間,輕輕地道出兩個字:“買了!”
江軍給了讚許的眼神,因為他覺得民國的瓷器遲早要漲的,現在買可以當作投資。可是王浩和許傑就給了個失望的眼神,似乎為周遊的衝動而惋惜。
周遊付了十五萬現金後,用攤主送的帶棉盒子裝好後就離開了。
王浩知道周遊是不會無的放失,連忙追問道:“小遊,你是不是看出了什麼苗頭?”
周遊苦笑起來。
他哪裡能看出什麼苗頭啊,該說的都讓王浩和江軍說完了,他實在沒什麼可以表達的。而周遊之所以如此肯定,皆是因為他用靈力觀察了這隻畫有山石、花卉的琺琅彩山石花卉紋碗沒有造假的跡象,這也是一個好訊息;另外還有那個“錢”字印章,這讓周遊想起了乾隆時期一位名人。
相對於真正的清乾隆琺琅彩山石花卉紋碗的價值,區區的風險算得了什麼。如果真的清乾隆琺琅彩山石花卉紋碗,那周遊這十五萬就會變成數百萬;如果真的是現代的工藝品,那周遊也就是虧上十幾萬而已。
這樣的風險,比賭石不知要低了多少,周遊如何不博一下。
最後耐不住王浩等人的好奇心,只得將自己的觀察說將出來,最後還補充道:“事實上我們回去就可以讓老師親自掌眼,分辨這隻琺琅彩山石花卉紋碗的真假了。如果是真的,那我就揀了個大漏;如果是假的,那我可以將他供奉起來,當作經驗教訓。”
“還是你的境界高啊。”
王浩知道相對於周遊的意境,自己就未免有點小家子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