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這種情形發生的。這也就是人們(哲學家)常說的:〃想是這樣吧!可是真的這樣嗎?〃(《莊子》雜篇第二十五章《則陽》)道是看不見形體,聽不到聲音的,一般人說它深不可測。但是像這樣被議論的道,並不是真的道。(《莊子》外篇第二十二章《知北遊》)
莊子在下面這段寓言中,以一連串相對的形式,來說明〃無形是最有力〃的真理。
二、動物、風、和心的寓言
第64節: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獨腳的獸羨慕多腳的蟲,多腳的蟲又羨慕沒有腳的蛇,沒有腳的蛇又羨慕風,風又羨慕眼睛,眼睛又羨慕心。
獨腳獸向多腳蟲說:〃我用一隻腳跳著走,說多方便就有多方便。現在你卻有一萬隻腳可以使你用,真不知道你是怎麼安排它們的?〃
多腳蟲回答說:〃你這話就不對了。你沒有看過吐唾沫的人嗎?唾沫噴出來的時候,大點像珠子,小點像細霧,摻雜而出,簡直數都數不清,這都是出於天然的緣故。現在我順著天機而動,自己也不曉得是什麼原因。〃
後來多腳蟲又向蛇說:〃我用這麼多腳走路,還不如你沒有腳走得快,這是怎麼回事?〃
蛇回答:〃我順著天機而動,要腳做什麼?〃
然後蛇又向風說:〃我用脊背和兩肋走路,還像有腳的樣子,而你颳起風來從北吹到南,完全沒有形體,這是什麼緣故?〃
風回答說:〃不錯,我颳起風來可以從北海吹到南海,但是卻仍比不過人。人若用指頭指我,我吹不斷他的手指,人若用腳踢我,我也吹不斷他的腳。我只能吹折大樹,吹毀房屋而已。所以我是用小的失敗來成就大勝利,這種大勝利只有聖人才能做到。〃(《莊子》外篇第十七章《秋水》)
莊子並沒有把這篇寓言的後半部寫出來;但是,我們仍不難看出他暗指風(也就是空氣)在羨慕眼睛,因為視力和光線(接近電子和非電子的範圍)跑得比風還快。然而,心在剎那間越過時間,穿過空間,速度甚至比光更快,而其本身卻是無形的。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古之善為道 (3 )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凌釋,敦 (4 )兮其若樸 (5 ),曠兮其若谷,渾 (6 )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7 ),故能蔽而新成。
[語譯]
古時有道之士是不可思議的,他胸中的智慧,深邃不易解。因為他不易解,所以要描述他的話,也只能勉強形容而已。
他小心謹慎的樣子好像冬天涉足於河川;警覺戒惕的神情好像提防四鄰窺伺;拘謹嚴肅,好像身為賓客;融和可親,好像春風中冰的解凍;淳厚朴質,好像未經雕琢的素材;心胸開闊,好像空曠的山谷;渾樸純和,好像混濁的大水。
試問誰能在動盪中安靜下來而慢慢的澄清?誰能在安定中生動起來而慢慢的活潑?惟獨得道的人,才有這種能力了。因為得道的人不自滿,所以才能與萬物同執行,永遠收到去故更新的效果。
因為生命是不朽的,所以道雖不為,而四時行焉,又因它不炫智,不多言,所以成為道家的〃心像〃。
一、真人的舉止
古時候的真人,睡時不做夢,醒時無憂慮,飲食不求精美,氣息深沉有力。真人的呼吸是從腳後跟開始用力,普通人只用喉嚨呼吸。當他在議論時,一被人屈服,說起話來不是吞吞吐吐像喉頭噎住似的,便是一股要吐不吐的樣子。人的嗜慾越深,天機就越淺了。這就是一明證。
古時候的真人,不知道喜歡生存,也不知道憎恨死亡,不因降生人世而喜,也不會拒絕死亡的來臨;他們把生死看作極為平常的事,卻能牢記不忘生的來源,不求死的場所;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他們懷著欣然接受的態度,以期重返自然。因為他們知道死亡本就是生存的開始。這種不用心機違反大道,不用人為勝過天理的人,就叫做真人。
他們的內心無憂無慮,容貌安詳而平靜,額頭更是寬大無比,嚴肅的時候有如肅殺的秋天,溫順又如春臨,喜怒時更好似四時的運轉。他們能順應事物的變化隨遇而安,所以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胸懷究竟有無極限……
古時候的真人形容高大不動搖,卑躬自謙不謅媚,個性堅強不固執,志高遠大不誇飾。他們的神情歡愉,行為也合乎自然之理。他們待人處事有威嚴但不驕傲,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