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重用。當初,桓帝曾打算立田貴人為皇后,陳蕃以田氏出身卑微、竇氏出身良家為由,竭力主張立竇氏,桓帝最後只得立了竇氏。竇太后因此很感激陳蕃,臨朝後即任命陳蕃為太傅,與大將軍竇武共同執掌朝政。
竇武、陳蕃都有翦除宦官的打算,兩人一拍即合,於是安插親信,重新起用李膺、杜密等人,共謀起事。但因宦官曹節、王甫等人諂事太后,騙取了太后的信任,計劃一再受到阻撓。建寧元年(168)八月,竇武使人上奏,打算逮捕曹節等人。曹節等先發制人,挾持靈帝,劫奪太后,矯詔逮捕竇武等人。竇武拒不受詔,射殺使者,發兵數千人對抗。曹節、王甫調兵與竇武對陣,竇武最後失勢自殺,宗親、賓客、姻屬同時被害。陳蕃親率部屬80餘人拔刀響應竇武,被王甫調兵圍困,最後逮送監獄遇害,宗族、門生、故吏被免官禁錮。
竇武雖身為外戚首領,但同時又是著名黨人,他同陳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廉政潔行,不滿宦官集團的胡作非為,其反對宦官集團的行動自然是深得黨人和名士的肯定與激賞的。曹操也是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上書為竇武、陳蕃鳴冤的:
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一方面肯定了竇武等人品德行為的正直,另一方面斥責了奸人的擅權,一針見血,義形於辭,再一次顯示了曹操反對宦官專政的立場,同時也顯示了曹操勇於革新政治的精神。但由於其矛頭不僅僅是指向宦官集團,還隱約地指向了靈帝,不僅僅是在翻歷史舊案,還分明有些針砭現實,因而其意見未能被靈帝所採納。
。。
第二章仕途初試(3)
竇武被害後,全家受到牽連,只有一個兩歲的孫子竇輔脫逃。曹節等人得知後,搜捕甚急。竇輔在竇武門生胡騰等人的掩護下,逃到零陵地界,胡騰謊稱竇輔已死,把竇輔留在家中當作兒子撫養,並改為胡姓。竇輔後被舉為桂陽孝廉。建安年間,荊州牧劉表闢為從事。曹操襲佔荊州後,讓竇輔及其家人徙居鄴城,把竇輔安排在丞相府工作。竇輔後來從征馬超,中流矢而死。
二是上書譴責公卿舉奏不當。
光和五年(182)正月,靈帝詔令三公舉奏州縣官員中沒有政績、相反蠹害百姓而被百姓編成歌謠傳唱者,—一予以罷免。太尉許戫、司空張濟秉承宦官旨意,接受賄賂,阿從世俗,對那些民憤很大的貪贓枉法的宦官家屬、親戚、賓客不予查處,反而糾劾了邊遠小郡清廉自守、有惠民表現的官吏26人。這些被誣陷的官吏,紛紛向朝廷陳訴冤枉。司徒陳耽不同許戫、張濟同流合汙,上書靈帝切諫說:“公卿所舉,率黨其私,所謂放鴟梟而囚鸞鳳。”但靈帝是非不分,對陳耽的上書置之不理,結果不僅許戫、張濟依然逍遙法外,而且由於宦官的忌恨和誣陷,陳耽反在三月被罷官,兩年後冤死獄中。
就在陳耽上書的上半年,災害頻頻發生:二月瘟疫流行,四月大旱,五月太后住的永樂宮失火。相信天人感應的靈帝於是下詔,向臣下廣為徵詢政事的得失。曹操對許戫、張濟的所作所為早已心懷不滿,於是利用靈帝因災害不斷而惶惶不安的機會,不避自身安危,不顧官職卑微,繼陳耽之後再次上書切諫,譴責公卿舉奏專門迴避貴戚。靈帝這次大概因迫於災禍頻仍,有所畏懼,於是將曹操的奏章發給三府,責備許戫張濟失職,被錯糾的官員得到平反,許戫還在稍後的十月被免職。曹操由於抓準了時機,在這一個回合取得了勝利。
此後,朝政越來越混亂,不法之徒越來越猖狂。曹操知道很難改變這種狀況,就不再上書,慢慢沉默下來。
三一個敢作敢為的濟南相
中平元年(184)二月,黃巾大起義爆發。起義軍的主力集中在冀州、潁川和南陽三個地區,冀州地區由張角兄弟直接指揮,潁川地區由波才指揮,南陽地區由張曼成指揮,將矛頭指向東漢的都城洛陽。東漢朝廷急忙調兵遣將,加強洛陽周圍的防衛,並派北中郎將盧植去冀州鎮壓張角,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去潁川鎮壓波才。為調動統治階級內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對付起義軍,在黨錮事件中遭受禁錮的黨人被宣佈赦免,曹操也在這個時候得到重用,由六百石的議郎升任為比二千石的騎都尉,同皇甫嵩、朱儁一起帶兵前往潁川鎮壓黃巾。
各地起義軍頑強奮戰,先後將盧植、朱儁和皇甫嵩打敗,並把皇甫嵩包圍在長社城內。但起義軍缺乏作戰經驗,包圍長社的部隊竟依草結營,結果在一個颳風的夜裡被皇甫嵩放火突襲,造成驚亂。這時曹操恰好趕到,皇甫嵩、朱儁乘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