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該怎麼辦呢?”
陳宮平靜地回答說:
“我作為人臣卻不忠,作為人子卻不孝,理應奔赴刑場就死。”
曹操惋惜道:
“你去死了,你老母怎麼辦呢?”
陳宮長嘆一聲,說:
“我聽說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害死人的父母的。我老母是死是活,只能由你來定奪,不是我能決定的!”
曹操又問:
“那麼你的妻子、孩子該怎麼辦呢?”
陳宮回答說:
“我聽說打算施仁政於天下的人,是不會殺絕別人的後代的。我妻子、孩子是死是活,也只能由你來定奪。”
曹操聽了,不再說話。過了一會,陳宮要求道:
“請把我拉出去處死,以彰明軍法。”
說完自己往外就走,軍士怎麼也阻攔不住。曹操見了,無計可施,只得流著眼淚在後面送行,陳宮竟然頭也不回。曹操下令將呂布、高順同時推出,一起縊殺。
曹操為人,有時很殘忍,有時又頗具人情味,因愛將才,差點讓呂布活了下來;因愛人才,同時也因愛那種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骨氣,特別是曹操還十分顧念他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陳宮迎他為兗州牧那段舊情,陳宮更是完全有可能活下來。在經歷了數月你死我活的刀兵相見之後,不計較舊恨新仇,瞬息間產生出化干戈為玉帛的誠意,不是很容易的,這說明曹操有時確有包容那些曾堅決反對過自己的人的肚量。呂布是想自己活命,但劉備反對他,曹操也因突然想起了他過去的那些劣跡而不能再容忍他,終於被殺,也算得是咎由自取。臨難苟免,搖尾乞憐,全無半點骨氣,也確實令人作嘔。雖有偉岸身軀,萬般武藝,令人覺得不過是徒有其表。陳宮則是自己要求去死,表現了一種士大夫臨危不懼、慷慨赴死的氣概。當初他自己投入了曹操營壘,後又從曹操營壘中反叛出來,現在不願再回到曹操營壘中去,大概有保全自身名節方面的考慮,不願象呂布那樣反覆無常,落得萬人唾罵。當時名士講求名節蔚然成風,陳宮有這樣的想法可以說是必然的。更重要的是,他大概固執地認為他已經將曹操其人看穿,因此寧死不願再同曹操這樣的人合作。不過,他最後同曹操關於老母、妻兒的一段對話,雖在那樣的情況下也只好那麼說,但也不無將後事託付曹操之意,說明他對曹操的為人倒也並未完全絕望。
曹操縊殺呂布等人後,將其首級送到許都示眾,然後將其埋葬。他沒有忘記陳宮的臨終之言,特地將其老母迎來奉養,直到去世。其女兒長大後,又為其操辦了出嫁事宜。對其家人的關心、照顧,比當初陳宮在世時還要周到。
東征呂布之役就這樣以曹操的大獲全勝而告結束。曹操之所以能夠大獲全勝,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由於他能認真聽取部下意見,作出正確的決策。東征呂布的決定,是曹操聽取了荀彧、郭嘉和荀攸的建議作出的;戰鬥進行到關鍵時刻,曹操因士卒疲憊而想撤軍時,又是他接受了荀攸、郭嘉的勸阻,才避免了半途而廢的結局。呂布的覆滅,原因也很多,最重要的卻是他聽不進部下正確的意見。曹軍剛進抵彭城時,陳宮建議趁曹軍遠來疲憊時出戰,呂布不聽;曹軍圍困下邳後,陳宮又建議呂布出屯在外,他自己駐守在內,以形成內外呼應、相互支援的格局,呂布還是不聽。在關鍵時刻,呂布寧可聽妻子的話,而不願聽謀士的意見,從而一再錯過良機,最後鑄成大錯。曹操的善用人,呂布的不善用人,在這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善用人者昌,不善用人者亡,這條樸素的真理在這裡得到了驗證。曹操善於用人,因而也就調動了部下的積極性,團結了部屬,上下同心,去奪取勝利;而呂布不善用人,就挫傷了部下的積極性,加之暴戾專橫,對某些具體問題處理不當,更弄得部屬不和,上下離心,最後導致失敗。曹操的勝利,由於主觀指導的正確,但呂布的勇而無謀、狹隘自信、暴戾淺薄也幫了他的忙。戰爭不僅是軍力的較量,也是智慧和人格的較量,在這場較量中,曹操無疑也是一個勝利者。
第八章蕩平徐淮(8)
曹操消滅了呂布,使他減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在統一北方的大業中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從此,曹操的勢力範圍擴大到徐州。戰爭結束,曹操還得到不少有用之才,重要的有以下幾人:
陳紀、陳群父子。陳紀宇元方,許都人。與父陳寔、弟陳湛俱為著名黨人,當時號稱“三君”。歷任平原相、侍中等職。為避董卓之亂,逃到徐州。獻帝都許後,曹操以獻帝的名義任袁紹為太尉,袁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