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勵農桑,興辦學校,整飭武備,百姓日漸豐實,社會日趨安定,政績十分突出,為曹操後來平定關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再說攻打壺關城的戰鬥,進展得並不順利。為了徹底解決高幹的問題,曹操決定親自帶兵西征。建安十一年(206)正月,曹操讓崔琰輔佐長子曹丕留守鄴城,自己率軍踏上了征程。當時正值天寒,部隊須翻越太行山,行軍異常艱苦。曹操觸景生情,寫下了《苦寒行》一詩: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詩以“苦寒”為中心,把隆冬時節在太行山區艱苦行軍的情景描繪得十分真切形象。先以“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二句總寫,接著具體描寫險峻的道路、惡劣的環境、嚴寒的氣候,同時插寫“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的內心感受。最後以“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作結,從始至終洋溢著一派蒼涼悲慨之氣。《東山》詩,《詩經·豳風》中的一篇,是寫遠征軍人返鄉途中情景的,中有“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東曰歸,我心西悲”的句子。這裡引出《東山》詩,既流露了對廣大士兵的關切和同情,同時也把眼前的艱苦行軍同當年的周公東征巧妙地聯絡起來,表達了自己削平群雄、實現統一的願望和心情。
曹操率軍來到壺關城下,稍事休整,即命猛攻,同時傳下一道命令:
城破,皆坑之。
曹操大概因攻打壺關曠日持久,不見進展,自己親率大軍前來途中又吃了不少苦,因此心懷憤懣,故下了這道命令。但士兵雖然奮力攻打,壺關還是連月不下。這時曹仁對曹操說:
“圍城一定要給敵人留下一道活門,以表示他們還有生路。現在明公下令城破後他們一定得死,那他們人人都會拼死防守。壺關城池堅固,城中糧草尚多,不知哪天才能把城攻破,而士兵的傷亡卻在一天天增多,這實在不是一個好辦法。”
曹操聽了,茅塞頓開,立即撤銷了原來下達的命令。在曹軍的奮力攻打下,城中開始出現動搖。高幹見勢不妙,留下部將夏昭、鄧升守城,自己逃往平陽向南匈奴求援。曹軍加緊攻城,在三月間將壺關城拿下。
高幹見到南匈奴單于後,單于害怕曹操,不願與之結怨,拒絕了高幹的請求。高幹此時後無退路,關中原來響應他的那一批人現在又都非死即降,再無指望,只得帶著幾個衛兵,向南投奔荊州劉表。逃到嶢關時,被上洛都尉王琰抓住殺死。王琰將其首級給曹操送去,曹操封他為列侯。
第十章克平四州(11)
至此,袁紹過去佔據的冀、青、幽、並四州全部落入曹操手中,納入了曹操的直接統治之下。這表明曹操在統一北方的程序中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從此曹操便把河北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四向以爭奪天下。
曹操佔據幷州後,任命梁習以別部司馬兼併州刺史。梁習字子虞,陳郡柘人,原為郡主簿。曹操任司空時,歷任乘氏、海西、下邳縣令,所到之處均頗有政聲。還朝任司空府的西曹令史,調任西曹屬。其時濟陽人王思也任西曹令史,因彙報情況不合曹操心意,曹操很生氣,竟召來執法人員要處王思重刑。剛好王思外出不在,梁習便代替王思前往回答詢問,結果被關押起來。王思得知後騎馬趕回,主動承擔了這足可判處死刑的罪責。曹操欣賞梁習不為自己辯白,同時欣賞王思不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因而讚歎道。
“哪裡想到我軍中有兩個義士呢!”
於是不僅不治兩人的罪,不久還同時將兩人提拔為刺史,王思兼豫州刺史,梁習兼併州刺史。
梁習到任後,正值幷州兵亂饑荒之後,問題一大堆。一方面,匈奴人在邊境不斷騷擾,驕橫跋扈,不少官民叛逃投入其部落;另一方面,地方豪門大族擁兵自保,或四處寇盜,或彼此攻伐。梁習大刀闊斧進行整治,一面用軟的一手誘導曉喻,招致接納,一面用硬的一手進行管制、###,殺了千人左右,投降歸附的數以萬計,還將數萬人遷往鄴城居住。這樣,不久就收到了顯效,不僅境內秩序漸趨安定,連匈奴單于也表示降附,出現了邊境安寧、百姓安居樂業的局面。百姓稱讚說:自己所知道的刺史中,還沒有一個能趕得上樑習的。曹操為此大為高興,賜給梁習關內侯的爵位,並授予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