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併案也。
意思是烏桓的所作所為,不過象古代肅慎氏不肯好好地向周武王進貢用楛木做杆的箭,象蘇武在北海邊放牧時丁零國民偷盜他的牛羊那樣,不過是草芥小患,不值得大動干戈前去征討。這則是對曹操的一個重大戰略行動表示非議了。
由於糧食歉收,而部隊對糧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造成了供需矛盾。為了節約糧食,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卻一再上書反對。曹操加以解釋,孔融不但不聽,相反頗多侮慢的言辭。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三章兵敗赤壁(4)
孔融又曾上過一篇《宜準古王畿之制》的表文,主張“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即京都周圍千里以內的地方,歸朝廷直接管轄,其目的是要尊崇獻帝,擴大漢室實權,限制曹操勢力的膨脹。當時曹操正封著“武平侯”,武平屬陳郡,距許都僅三百里左右,如按孔融所說的去辦,曹操就得徙封,到邊遠的地方去享受食邑了。
對於孔融的上述言行,曹操內心是十分反感的,但因孔融名重天下,只得表面上容忍。但曹操終究擔心孔融的言行會對自己的統一大業造成妨礙,因此,產生了予以制裁的想法。光祿勳郗慮同孔融有矛盾,這時見機行事,迎合曹操旨意上表奏免了孔融的官職。曹操利用這一機會,讓軍謀祭酒路粹代筆,給孔融寫去一封信敦促他同郗慮重新和好。但在信的末尾,曹操暴露了自己的本意:
孤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浮華交會之徒,計有餘矣。
意思是,自己雖進不能對天下人民施行教化,退不能樹立恩德讓人們和睦團結,但打擊那些專以浮華文辭謗議、彼此互相交結的人,辦法還是很多的。這實際是對孔融提出了警告,要他今後的言行多加註意。孔融回了曹操一信,表示要同郗慮“修好如初”,並說將對曹操的“苦言至意,終身誦之”。孔融降低了調子,事情得以暫時平息。
一年後,孔融重新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但其本性不改,甚至變本加厲地同曹操作對,建安十三年(208),孔融當著孫權使者的面誹謗曹操。曹操正準備以武力南征荊州,孔融卻說“文德以來之”,要曹操施行禮樂教化以使南方的敵人自動前來歸順。對於這些言論,曹操終於再也不能容忍。他起用郗慮為主管彈劾、糾察的御史大夫,郗慮立即收集了孔融的一些言行以“構成其罪”,並讓路粹上表啟奏,表文中說孔融“招合徒眾,欲規不軌”,“謗訕朝廷”,“大逆不道,宜極重誅”。表章奏上,曹操立即下令將孔融逮捕處死。
孔融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男孩九歲,女孩七歲。當孔融被抓時,兩人正下棋,竟然端坐不動。旁邊人問道:
“父親被抓而不起身,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說:“哪裡見過巢毀而卵不破的事情呢?”
意思是父親死了,他們肯定也是躲不過這一關的。有人將這事報告了曹操,曹操唯恐留下禍根,於是又下令將兩個孩子也殺了。兩個孩子臨刑時,面不改色,鎮定自若,周圍的人看了,無不為之感到悲痛。
孔融被殺後,一些人或為之感到惋惜,或為之抱不平,一時間議論紛壇。為緩和社會輿論,曹操又下了一令,宣示孔融罪狀:
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豔,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此州人說平原禰衡受傳融論,以為父母與人無親,譬若缻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饑饉,而父不肖,寧贍活餘人。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理,雖肆市朝,猶恨其晚。更以此事列上,宣示諸軍將校掾屬。皆使聞見。
令文不再提孔融“圖謀不軌”的事情,而只說他不講孝道的“敗倫亂理”之言。漢末由於黃巾起義的衝擊,傳統的儒家思想削弱了禁錮人心的力量,孔融又是個喜歡放言高論的人物,說過這樣的話是完全可能的。但這並非孔融的獨創之意,在這之前,王充在《論衡·物勢》中就已說過這樣的話:“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但兩漢標榜以孝治天下,其餘風猶熾,孔融素來又以孝著稱,這裡公佈其“不孝”的罪狀,顯然是包念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用意的。孔融本來忠於漢室,殺他卻以其“圖謀不軌”為由,也包含著羅織罪名以擊其要害的用意,反映出曹操用心險惡的一面。
曹操殺掉孔融,實際是他“整齊風俗”鬥爭的一個繼續,“破浮華交會之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