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1/4 頁)
沉默半響,閔貢皺眉問道:“李郭為何會意欲使君動手?”
呂布搖搖頭,坦率答道:“對此,布也知之不祥。”
既然如此,閔貢還是轉念間即猜知李傕的意圖,那就是既想毒殺何太后和弘農王,又不想背上弒君的罵名。
嗯,一定是這樣!
閔貢在心裡對自己如此說道,看向呂布,道:“既然如此,使君到底準備怎麼做呢?”
113 連環套連環(下/一更求首訂)
閔貢這句話,問得其實有些一語雙關。
既像是在問呂布準備怎麼救何太后和弘農王劉辯,又像是在問呂布,到底是準備救人呢,還是準備殺人。
救人,當然就是與司徒王允為首計程車大夫合作;殺人,當然就是聽從驃騎將軍李傕的,背上弒君的黑鍋,拿點利益走人。
呂布則饒有興致地看著閔貢,反問道:“司徒大人想要布如何做?”
不待閔貢回答,呂布就淡然一笑,自顧自地補充一句:“其實,布還有一個選擇。”
閔貢當即明白過來,點頭應道:“嗯,使君率軍北返晉陽,抽身事外,的確是一個選擇,只是……”
只是如何,閔貢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為如今呂布一直待在洛陽,本身就已說明他的態度,要是他想抽身事外,他壓根就可以不率軍前來洛陽助戰,只需穩坐於晉陽,旁觀關東聯軍和關西聯軍的對抗就是。
所謂坐山觀虎鬥,可不就是說的如此。
想到這裡,閔貢不禁泛起一個念頭,眼前的這位年輕幷州牧,徵北將軍,手握重兵,據閔貢自己的估計,如將呂布盤踞在幷州的兵馬全算上,少則有數萬兵力,可呂布卻一直遊離於洛陽朝堂之爭之外,但在對抗關東聯軍時,卻又親身率精騎三千前來助戰。
他如此做,到底是意欲何為?
這個問題,閔貢此前一直沒有深思,他相信,司徒王允可能也沒有怎麼深思,同意族中子侄王凌投入呂布帳下效力,更多的。其實只是從家族利益出發考慮而已。
只是稍稍這麼一想,閔貢立覺頗有些頭暈目眩。
因為他記得很清楚,太尉董卓身死時,洛陽,可說是空城一座,那時,眼前的這位幷州牧呂布,就正率軍在河東郡,討伐白波賊郭太。
作為太尉董卓派出的兩員討賊主將之一,呂布手底下的兵力。就是幷州軍,驍勇善戰處,就連太尉董卓帳下的西涼健兒,都不敢言必勝,而他率幷州軍開赴河內。連破白波賊和黑山賊,轉戰河東。又連番破賊。兵力又不斷擴充。
那個時候,如若他振臂一呼,當能聯合西涼軍諸將,輕而易舉地,即可還兵洛陽,入主朝政。
那時。別說郭太,就是西涼諸將,李傕,郭汜。都萬萬不可能凌駕到他的頭上去。
可是,他那個時候,卻在河東按兵不動,任由李傕、郭汜和郭太,率軍離開河東,東進洛陽,此後,他才率軍北上太原。
放棄如此把控朝政的大好良機,如今卻在這裡積極謀救何太后和弘農王劉辯,這位幷州牧呂布,到底想要幹什麼呢?難道他就一點野心都沒有?
同樣的問題,閔貢在心中已是第二次問自己,可他想來想去,還是沒有答案。
閔貢的這些心思,呂布此時卻一無所知,他只是看著閔貢在那裡沉思,待他臉色回覆正常,才笑答道:“其實布的心思,先生該當早就心知才是,不然,也不會將太后的這幅字,出示給先生看。”
說話時,呂布揚揚手裡的絹帛,這方絹帛看起來輕飄飄的,但是實際分量,卻重逾千斤。
電石火光之間,閔貢心裡一道亮光閃過,對方才的問題,有了第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
“使君,是對朝廷的前景,並不看好?”
閔貢脫口問出來,驀然之間,他覺得心裡亮堂一片,此前的種種疑惑,也盡皆迎刃而解。
正因為幷州牧呂布不看好朝廷的前景,所以才甘願放棄入主朝政的大好良機,所以才擁兵盤踞幷州,置身於洛陽朝爭之外,所以才不盡起大軍,而只是親率三千精騎,參與到關東戰關西的大戰中來。
而積極謀救何太后和弘農王,一旦成功,他當然會將之帶返晉陽,那個時候,那個時候……
閔貢想到這裡,不由再次大張著嘴巴,內心的震驚,實如驚濤駭浪,翻湧不休。
呂布則萬萬沒想到,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上,閔貢心裡想著的,並不是兩人正在談的何太后和弘農王之事,而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