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如果濫用抗生素的狀況不能徹底改觀,可能未來超級細菌就不只是在醫院內部氾濫了,在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也會大規模出現。到那時,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超級細菌的犧牲品。而且世界是平的,超級細菌不會識別國界,世界上每個角落的人都可能受到牽連,科學家們擔心的世界末日也許真的會來臨。
例如印度產的超級細菌就曾漂洋過海擴散到歐洲:2010年,印度舉辦的醫療旅遊(MedicalTourism)超級有名,連歐洲人也被吸引了。畢竟與歐洲高昂的醫療費用相比,去印度看病可以節省一大筆錢。但是他們中有37個人很不幸,帶著印度產的超級細菌回國了!此細菌叫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1,幾乎現有的所有抗生素都治不了它!
為了遏制超級細菌的泛濫,2013年9月16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釋出了一份長達114頁的最新報告《抗生素耐藥威脅在美國,2013》,以此提醒公眾,僅在美國,每年就至少有200萬人感染耐藥菌,23萬人直接因此而死亡。報告中指出,過量使用抗生素導致產生了3種超級細菌:耐藥腸桿菌,每年有9000人感染這種細菌,有一半的人會因此死亡;耐藥淋病病菌,每年有80萬人感染該細菌;艱難梭狀芽胞桿菌,它能導致致命性腹瀉,每年有1。4萬人因它而死亡。報告也提示,由於近年來幾乎沒有新種類抗生素出現,面對超級細菌,我們即將“彈盡糧絕”。
在這份報告中,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為大家繪製了超級耐藥菌的傳播路線圖,並藉此告訴大家,預防抗生素耐藥,絕不只是醫務工作者的職責,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誘發、加重、傳播耐藥菌的一個環節。如果能在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做好防範工作,超級細菌產生和傳播的速度就會慢下來。
讀到這兒,你可千萬別理解成我反對使用抗生素。我只是反對在不該使用它的時候濫用它。抗生素是把雙刃劍,在應該使用它的時候,我堅決支援你科學合理地去使用它。
科學使用抗生素原則1:針對細菌型別和感染部位選藥
抗生素類藥都是處方藥,一定要在醫生的幫助下使用,不要因為家裡的藥箱裡還有上次生病時剩下的,就自己隨便吃。每次生病你可能會表現出發燒之類的相同症狀,但這不代表得的都是同一種病,也許每次都是不同病因導致的不同部位被感染。只有醫生才有能力指出具體病因以及感染的部位,比如“細菌性肺炎”,這一具體名稱明確了引起生病的是“細菌”,給出了感染部位是“肺”,而不是其他地方。甚至更細一點,醫院的化驗室還能檢測出是哪種細菌感染,不同的細菌對應著不同的抗生素選擇,比如鏈球菌感染對應的選擇可能是青黴素類的抗生素,而支原體感染對應的選擇可能就是紅黴素類的抗生素,等等。
另外,不同部位的感染也對應著不同的抗生素選擇。感染髮生在肺部和腦部,對應的抗生素選擇會不同。針對不同部位的感染,需要考慮具體抗生素在不同感染部位的富集濃度,比如有的抗生素能穿透血腦屏障在腦內感染部位富集,而有的抗生素則完全被血腦屏障阻擋在外,對腦內感染無能為力。
還有,治療身體不同部位的感染,需要的療程也不同,例如乳腺炎需要的療程是10~14天,而不復雜的泌尿系統感染常常只需要3天。所以,不是隨便一個抗生素就能拿來治療各個部位的各種細菌感染。網友們常常問的“我該吃哪種抗生素?”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我是沒辦法回答的,也不是寫本科普書就能教會的,幹這活兒得靠接受過多年醫學教育並且有臨床實踐的專業醫生,咱普通老百姓自己真勝任不了。
不過,咱老百姓雖說不能自己給自己診斷疾病和開處方藥,但大概瞭解一下常見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因以及治療這類疾病的最新推薦意見還是有好處的。
第5節。
比如幼兒常見疾病“中耳炎”。這種疾病通常症狀就是耳朵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若患了中耳炎,一般會一直哭不停,並且還會用手去抓耳朵。診斷中耳炎要進行耳膜檢查,若發現耳膜泛紅,鼓起來,甚至破了,就可以確診為中耳炎。20年前,一診斷出中耳炎,醫生就會給患者開阿莫西林或其他抗生素進行治療,但這幾年治療方法有所改變:如果患中耳炎的兒童年齡在兩歲以上,可以先對他進行觀察,同時吃止痛藥緩解症狀。48小時之後,如果他的症狀還沒有緩解,再給他用抗生素也不遲。之所以先不急著用抗生素,是因為目前的醫學證據表明,中耳炎通常是由感冒引起的,感冒會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