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呂碧城雖獨身終老,可在早年,她並沒有放棄走入婚姻的希望,她與詩人楊志雲情投意合,“詩簡往還,文字因緣,締來已久”,可楊納妾後,她只能是“悲從中來”,斬斷情絲。
呂碧城要求的身與心兩部分的一對一,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里,都太少。她就像是現代都市裡呼風喚雨的女金領:事業上極大成功,才情樣貌一個不缺,可論及婚嫁,她能看上的人,實在有限,偶爾有一兩個入得了法眼,沒準也是“使君有婦”。更何況,從男性自私的角度暗想,這樣的女強人,誰敢娶?娶回家,有沒有好日子過?男人們不能不為最後的自尊留點餘地。
男女平等雖叫了這許多年,可實際上,要讓男女完全平等,似乎也比較困難,生理心理上的差異,拉開了男女的距離。就在這或多或少的距離裡,男人總想要佔據一點優勢,至少是心理上的優勢。
呂碧城與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寒雲,雖相差七歲,卻有姐弟戀愛的苗頭,交往甚密。一部《曉珠詞》,寒雲公子激賞備至,二人同住北京之時,呂碧城經常去參加袁公子主持的北海詩酒之會,呂碧城去上海之後,兩人依舊鴻雁傳書,往來不斷,後來袁公子定居天津,兩人還有詩詞酬答。可這段精神戀愛,終究還是沒有結果,呂碧城自己也看得清,談及此事,一笑而過:“袁屬公子哥兒,只許在歡場中偎紅依翠耳。”。 最好的txt下載網
呂碧城:成全之美及其遺憾(4)
高幹子弟顯然不適合呂碧城。別說袁公子偎紅依翠,身邊選擇太多,就算袁寒雲是痴情種子,獨獨鍾情於呂一人,但一入豪門深似海,袁家的規矩道理,也未必能容得下任性的呂碧城。
身為長輩的清末文化名流嚴復,很是關心呂碧城婚姻大事,不止一次地“勸其不必用功,早覓佳對”。1909年6月13日,嚴復日記更是有“此兒不嫁,恐不壽也”的記載。可呂碧城卻始終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婚戀態度,始終不肯輕易把自己交付出去。談及自己的婚姻,呂碧城曾說:“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諸詩寫得不錯,但年屆不惑,鬚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東不成、西不就,有失機緣。幸而手頭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於文學自娛了。”
男人們成全了呂碧城,呂碧城逆流而上,一躍龍門,成就自我,轉身仍不忘還人世驚鴻一瞥。可當這絕世美麗悄然生成,呂碧城卻好像木偶點了眼睛,有了活氣,她不可避免地,要遵循女人內心的指引,翩然離去……她要尋找自己的歸宿……個人的進步超出了時代的發展,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前驅者的孤獨與痛苦,只有前驅者獨自承受……天涯之大,哪裡有淨土?
1918年,在事業上極度成功,在感情上卻幾度失意的呂碧城決定出國遊歷,赴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出國前夕,她與朋友告別時,她嘴裡反覆唸叨的,是李清照的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四年後,呂碧城學成歸國,1926年,她再度隻身出國,遊歷歐美,一去就是七年。
行旅的新鮮,不知可否沖淡人生虛無?呂碧城的人生孤旅,所求的,無非是精神的安慰。可走遍海角天涯,到底何處才是心的皈依?
躲開塵世紛擾,歸隱青燈古佛旁,或許可以逃過劫數,心如止水,度此餘生。
“二戰”發生後,呂碧城自瑞士經美洲,回到香港。最初,她住在山光道自購的一座房子裡,後來搬到香港東蓮覺苑,一意禮佛。
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在港去世,享年六十歲。臨終之前,她作自輓詩:“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只此回!”她遺命火化後,和麵為丸,投放海中,與水族結緣。
縱觀呂碧城一生精彩,箇中因由有男性的成全,也有個人的努力。她踏著時代之風,在雲端漫步,可一不小心,朝前邁出太多,把時代甩在了身後,自己卻無可不免地被時代舍至邊緣。
呂碧城太生逢其時,在那個動盪紛雜的時代裡,她出盡風頭,搶盡先機,成就一世*。呂碧城又太生不逢時,她彷彿是誤食了仙丹的嫦娥,雖身輕體靈,貌美如花,卻只能守著明月度日,一生苦寂,誰人知曉。
她心中那抹淡淡的春痕,也只能到夢裡去收穫了。
林徽因:太太客廳今何在(1)
現如今,有心思去北總布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