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後他們悔不當初 第38節(第3/4 頁)
,遙看被絕壁天塹隔在遠處的彭城,問身側的將軍,“將軍,我們要進攻彭城麼?”
剛入上京城那日,洛將軍吩咐梁將軍率二十萬回防九原,實則出了洛陽分叉口,二十萬士兵前往西北九原的路上,人數就已經慢慢再減少了。
每日五到八千不等一隊,夜裡脫離大隊,專門撿偏僻無人的小路,非要在城鎮村落裡穿行,便化整為零,喬裝成商隊和鏢局趕路。
名義上是要趕往濁河口查繪輿圖,各自到達指定點後會有一筆不菲的獎勵,但每一隊的目的地都不同,哪怕是副將,也不知道洛將軍到底要做什麼。
直到一個多月過去,他帶領五百人進入許邑,被接應進琊山山脈的深山密林,看著潛藏的一萬大軍,才窺破一點用意。
而在這一片山脈裡,像這樣的營點有五六個,根據山勢以及糧草輜重搬運的難易程度,人數各有不同,相互之間每隔一個時辰便有信兵來往,既分散,又容易傳遞資訊,犄角相護。
昨日晉陽捷報傳入軍中,梁將軍立刻點兵三萬,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攻下下邑,這是魏國第一道關卡,拿下下邑,徐州、彭城便失去了第一道防線。
但將軍並沒有繼續進攻,而是在下邑停兵駐足,每日只叫士兵去下邑城樓下咒罵魏王,罵詞也是事先準備好了,現在下邑的百姓們也跟著他們一起罵魏王不是人了。
梁煥大刀金馬,目光如炬,吩咐道,“等聖令,你繼續派兵摸查魏國諸地州郡,各郡太守、司直都是何人,脾性,家境如何,城中多少百姓,糧草多少,都要查清楚。”
魯武應聲領命,神情遲疑,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畢竟數萬大軍居於山中,糧草消耗得非常快,頂多能再支撐十日,晉陽捷報傳回上京城,最少也要半月光景。
梁煥未多言,只叫他吩咐軍士,隨時戒防,當日帥兵出征前,陛下找他夜談,分析各方勢力,早已料到女帝臨朝的訊息一出,各方必定蠢蠢欲動,所以才叫他帶走二十萬人,明面上是回援九原,實則兵分兩路,只是未料到,訊息未出,先遇到了吳王吳順叛亂。
洛拾遺送來聖令,大軍按兵不動,以晉陽戰事為信,如果秦將軍有困,則揮兵馳援,若無困,繼續蟄伏,捷報一到,立刻發兵拿下下邑,拿下下邑以後不可輕舉妄動,倘若秦將軍來信收到沈淵人頭,代表朝局穩固,萬眾一心,或可一戰,如果來信中有世家大族沈氏的掌家印信,可加以利用。
最終戰與不戰,他因勢置宜,便宜行事,力求一個穩字,不可貪功冒進。
梁煥看著遠處冒起狼煙的彭城,握在身側刀柄上的手掌收緊又鬆開,虎目裡皆是志在必得,如果這樣還打不贏勝仗,那麼他真是有負陛下重託,以及消耗掉的這數倍的軍糧。
“報將軍!魏王率三萬大軍往下邑來了!”
山下有士兵奔上來稟告,梁煥虎目裡精光大盛,“來得好,叫老夫下去會會他!”
地牢裡,守獄人看著獄中那清貴俊美的身影嘆了口氣,自從那名叫阿容的護衛下來找過陛下一次後,這人原本便蒼白的面容更是失色,神情遊移不定,似有難以抉擇之事。
守獄人知曉他不失為明君,又生得俊美,嘆氣道,“魏國魏淵又發來一份國書,群臣商議,等十萬大軍一到,便出兵攻打魏淵,陛下定是很忙,您早些歇息罷。”
提及政務,司馬庚心神微凝,道了句多謝,踱步回了案桌前。
哪怕十萬大軍今日便啟程,按照最快的行軍速度,也需要一月方能到達魏國疆界,且他猜到這國書是她的用兵之計,想必早已暗中調兵遣將,只要伏軍一收到晉陽破城的訊息,立刻便可拿下下邑,根本也不必等這十萬大軍。
那她是想做什麼?
司馬庚取了筆墨,在布帛上勾畫各軍勢力,東邊最強勁的敵人不是魏淵,而是蕭寒,只是如果想要與蕭寒抗衡,便要切斷濱海一帶蕭、魏、李三人聯合抗衡,如此攻打魏淵拿下徐州就是最好的選擇。
只要拿下徐州,便可切斷這三地的陸路、水路往來,一切為二,退可防守,進可馳援秦牧。
司馬庚眸光微動,她這一手用兵,難就難在如何悄無聲息將至少七萬大軍送到魏國邊界,只要這件事做好,便成功了一大半,魏國國書一封接一封,想必萬事已具備。
根本不必等這十萬大軍。
除非她是想御駕親征。
司馬庚微震,這樣一說,那便是沈家也納入了她麾下,為她所用了。
司馬庚擱下筆墨,垂眸遮住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