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英國軍隊有一句諺語:上尉的表永遠比中尉的準確。這話的意思是,你當上尉,我當中尉,那我聽你的,這就是秩序。這非常重要。現在資訊臺還有許多地方要立規矩。無論是個人、部門、還是整體運作,都要把規矩立清楚。我這一代大陸人受的教育是要“管的寬”,強調對整體的把握和責任心,香港的同事則更講究責任內的事情盡責,責任外的事情不“撈過界”,決不淌混水。而我們的規矩就是要融合兩方面的優點。
裡外不是人
在別斯蘭人質事件現場,盧宇光與呂寧思有了生死之交。那一次,盧宇光的現場播報“恐怖分子向我們衝過來啦”被稱為中國新聞史上的經典聲音,而最有意思的播報是這句話之後,主持人透過電話問他,衝過來的恐怖分子有多少人?他答道,看不見,我現在趴在地上。不久,他又與呂寧思一齊演練了一把。
2004年9月4日下午6點,別斯蘭剛下完大雨,人質現場亂糟糟,盧宇光遠遠見到剛從香港趕來的資訊臺副總編呂寧思,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迷彩戰鬥服,精神抖擻地跳下“伏爾加”轎車,盧宇光正準備上前“敬禮”,突然四周槍聲大作。說時遲那時快,他就地將呂寧思按在窪地的水裡。趴下之後,只聽槍聲依舊,人聲鼎沸,餘光掃去,那呂副總編輯豎起雙耳,圓瞪雙目,警惕地臥在水裡,就像小說中的邱少雲潛伏在敵人的陣前。只是身下的陣地有所不同,邱少雲是埋伏在草叢中,而呂副總編卻直接臥在水中。
槍聲漸止,起身擦水之際,發現身後3米處架著挺機槍,再看周圍,嚇出一身冷汗,諾大一片地方沒有一點遮蔽,如果發生對射,兩人正好成了身後機槍陣地的活靶子。
呂副總編也借題發揮說,唉,當了活靶子還不算,他身上這身迷彩服即不像恐怖分子的軍服也不像聯邦軍人的服裝,豈不要兩頭捱打!呂副總編感嘆,在別斯蘭穿迷彩服…“裡外不是人”。
。。
王多多
鳳凰衛視公關媒介總監,專欄作家,當過編輯、記者。平生最得意的一件事是鄧小平晚年最後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她大膽走上前去說,我想與您合個影。結果鄧公欣然應允。平生最不高興的一件事是鄧公答應她後,別的記者紛紛不講風格衝上前去,把她這個發起人撞到了一邊。
看上你了
王多多出身浙江海寧望族鹽官王家。國學巨擘王國維是其族伯。王家溯其遠祖,有北宋王珪、王光祖、王稟等功臣名將。王稟任河東路馬步軍副總管,主守太原二百五十日,與金兵激烈巷戰,終因寡不敵眾,“身被數十創”,最後與子王荀赴汾水死,壯烈殉國。宋高宗趙構南渡後,追封王稟為安化郡王,賜諡“忠壯”。高宗建炎四年又特召王稟之孫王沆赴臨安,“賜第鹽官”。從王沆遷居海寧起,王氏家族不再“以將顯”,轉以從文從商從農,但畢竟血脈延續,精英人物依然層現迭出。王國維就是一例。而王多多的曾祖父,曾任上海知縣,按現在的話說,是上海早期傑出領導人之一。生在這樣的家族,王多多自幼文章精彩,一手小字也寫得漂亮,年輕時當演員當編輯當記者,行行成狀元,轉投鳳凰衛視劉長樂門下,奮鬥十載,更是立下汗馬功勞。自稱“原來一直在路上,現在找到了歸宿。”她還借朋友的嘴說過一句話,“多多,我看你維護老闆的形象就差一件事沒做了,就差沒嫁給他了。”
說起婚嫁,劉老闆一直在為王多多操心,曾兩次為她介紹物件,可是王多多心高氣傲,一個也看不上。老闆很耐心,對她說,不要緊,多多,你看上誰了告訴我,我想辦法給你促成。王多多說,可是我看上的人他看不上我呀。老闆說,你告訴是誰,我去說。多多這麼優秀的人誰敢看不上?王多多說,我呀,看上你了。從此,劉老闆再也不提給多多找物件的事兒了。
尿急篇
鳳凰衛視的“行走秀”已成為一個獨特的標誌性的電視行動。從最早的“千禧之旅”到後來的“歐洲之旅”、“兩極之旅”、“走進非洲”以及“穿越風沙線”等等,這些大型的電視行動一般是由四輛車到五輛車組成一個車隊,攝影隊自駕汽車,長途跋涉,邊走邊拍。
車隊行動,最忌散兵遊勇;趕路搶時,最怕走錯或停車。
歐洲之旅時,四輛大眾汽車上都配備了衛星導航系統,只要用英文輸入目的地,導航儀自會指引最佳路徑,省去了問路的麻煩而大家也都自覺遵守紀律,集團觀念頗強,最後就只剩下一個問題了,人有三急,儘管加油站都有廁所,車隊會統一停車如廁,但若某人在行進途中就有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