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這裡還有幾個建議: 建議1:提問題 根據研究,別人在講話的時候,如果你常常提問題,會讓他認為你在注意聽他講話,覺得話題非常有興趣。人講話時最害怕的是對方一點聲音都沒有,弄得自己都不知道別人對這個話題有沒有興趣。所以與人溝通時,不要只會聽,不時地提問一兩句,這樣他會非常願意一直往下講,而且會講出你想知道的內容。 建議2:有話也要少講 這個建議有什麼好處?其一,顯示出你對對方的尊重;其二,留下空間自己去思考。 建議3:不要批評 批評有兩個缺點:其一,沒有把話全部聽完就批評;其二,看不起對方,認為對方不懂。主管在批評別人的時候,從不給人家面子。你以為這樣很厲害,其實人家早已把話嚥下去了,你什麼也聽不到。嚴重的是,這還會造成連鎖反應,被你批評的人會馬上與其他人講:“你們以後最好也不要講話了,我才講了兩句他就把我罵了一頓,我後面還有十八句沒講呢!” 建議4:不要打斷 不要打斷與停止說話不太一樣。停止說話是你不要發表意見讓他發表,不要打斷是不要在別人的話中間插話。這是一個禮貌問題。 有一次,我跟太太在講話,我的老大那時侯還很小。他衝過來說:“爸。”我說:“阿乖,我在與你媽媽講話,你不要打斷。這是一個很不禮貌的行為,以後看到爸爸媽媽在講話,你有事情就站在旁邊,我會問你。好吧?”後來老大就學會了,我與他媽媽講話的時候,他一過來就站到旁邊,我就說:“有事嗎?” “爸,我可以跟你講話嗎?” “說吧,什麼事情?” 我老大養成了這個習慣,以後到法國、英國讀書和求學,人家都說他很懂事,其實他原來也不懂事,那個好習慣是後來養成的。 與別人講話的時候,不要打斷對方;別人在認真講話時,旁邊過來的人也不要打斷。所以,下次你看到別人在溝通,你走過去的時候,最好就站在旁邊,而不要說:“哎。” 建議5:集中精神 與下屬溝通時集中精神,下屬一定認為你是一位很好的主管。所以,人與人溝通要集中精神。下屬在與你講話的時候,儘量不要一邊看公文,一邊回應他,也不要在下屬的面前打手機。這都是精神不集中的表現。 在客戶面前,更要養成把手機關起來的好習慣。有一個業務員要把潤滑油賣給某公司,可那天那個傢伙在總經理面前打了四次手機。打第四次的時候總經理就跟他說:“你好像很忙啊?”他說:“哎。” 總經理說:“你出去把手機打完了,再進來跟我講話,我希望你再跟我講話的時候,不要開手機。”他說:“對不起,對不起!” 最後,總經理語重心長地說:“年輕人,你要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年輕人,我給你個忠告,你這輩子要想讓客戶喜歡你,最好在客戶面前,你的手機永遠不要響起。” 建議6:站在對方立場 我們常常以為站在了對方立場,而事實證明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站在了對方立場。例如,有人要自殺,打電話來求助,你說:“你不要自殺,這個世界不是很好嗎?人活得應該很愉快。”這句話看似站在對方的立場,其實不然。想一想,一個要自殺的人怎麼可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呢?如果體會得到,他就不會產生自殺念頭了。可見上一句中“這個世界很好”只是我們自己的立場而已。 有一位農夫使盡力氣想把小牛趕進牛欄裡,可是小牛的腳就好像是被釘牢在地上一樣,絲毫不為所動。農夫的太太正好出來,她不慌不忙地把自己的食指放入小牛嘴裡讓它吮吸,很快就把小牛牽進欄裡了。農夫的太太就是站在小牛的立場替它考慮的,她知道小牛現在需要什麼。用這樣的方法就是大象我們也可以使它移動。 站在對方立場就要替他去解決他的問題,從他的角度去思考。比如你的職員要下崗了,你不要對他說:“下崗的又不只你一個,不要難過。”而應該耐心地跟他說:“下崗這件事情在公司是一個政策。不過,我們可以坐下來一起研究研究,你看我能幫什麼忙?” 至少你是他的經理,更舒服更實際一點的,你可以跟他說:“我先把我這個月的薪水撥四分之一給你。”他會抱著你哭。所以,安慰人的時候不要講風涼話,要講切乎實際的話,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思考。 有一學者說:“為了讓自己成為受人歡迎的人,我們必須培養一種‘設身處地’的能力,也就是拋開自己的立場置身於對方立場的能力。”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如果有所謂成功的秘訣,那必定就是指要能瞭解別人的立場。我們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之外,也必須要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處事能力。” 建議7:讓對方輕鬆 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與別人講話,這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