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禮部給事中李獻可首先發難,上書要求皇帝早日批准長子出閣讀書,而且這位兄臺十分機靈,半字不提冊立的事,全篇卻都在催這事,半點把柄都不留,搞得皇帝陛下十分狼狽,一氣之下,藉口都不找了:
“冊立已有旨意,這廝偏又來煩擾……好生可惡,降級調外任用!”
其實說起來,李獻可不是什麼大人物,這個處罰也不算太重。可萬曆萬沒想到,就這麼個小人物,這麼點小事兒,他竟然沒能辦得了。
因為他的聖旨剛下發,就被王家屏給退了回來。
作為朝廷首輔,如果認為皇帝的旨意有問題,可以退回去,拒不執行,這種權力,叫做封還。
封還就封還吧,不辦就不辦吧,更可氣的是,王首輔還振振有詞:
這事我沒錯,是皇帝陛下錯了!因為李獻可沒說冊立的事,他只是說應該出閣讀書,你應該採納他的意見,即使不能採納,也不應該罰他,所以這事我不會辦。
真是要造反了,剛剛提了首輔,這白眼狼就下狠手。萬曆恨不得拿頭撞牆,氣急敗壞之下,他放了王家屏的假,讓他回家休養去了。
萬曆的“幸福”生活從此拉開序幕。
幾天後,禮部給事中鍾羽正上疏,支援李獻可,經典語言如下:
“李獻可的奏疏,我是贊成的,請你把我一同降職吧(請與同謫)。”
萬曆滿足了他的要求。
又幾天後,禮部給事中舒弘緒上疏,發言如下:
“言官是可以處罰的,出閣讀書是不能不辦的。”
發配南京。
再幾天後,戶部給事中孟養浩上疏,支援李獻可、鍾羽正等人。相對而言,他的奏疏更有水平,雖然官很小(七品),志氣卻大,總結了皇帝大人的種種錯誤,總計五條,還說了一句相當經典的話:
“皇帝陛下,您坐視皇長子失學,有辱宗社祖先!”
萬曆氣瘋了,當即下令,把善於總結的孟養浩同志革職處理,並拉到午門,打了一百杖。
暴風雨就是這樣誕生的。
別人也就罷了,可惜孟先生偏偏是言官,乾的是本職工作,平白被打實在有點冤。
於是大家都憤怒了。
請注意,這個大家是有數的,具體人員及最終處理結果如下所列:
內閣大學士趙志皋上疏,被訓斥。
吏科右給事中陳尚象上疏,被革職為民。
御史鄒德泳,戶科都給事中丁懋遜、兵科都給事中張棟、刑科都給事中吳之佳、工科都給事中楊其休,禮科左給事中葉初春,聯名上疏抗議。萬曆大怒,將此六人降職發配。
萬曆終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加上最初上疏的李獻可,那麼在短短的幾天之內,他就免掉了十二位當朝官員。這一偉大記錄,就連後來的急性子崇禎皇帝也沒打破。
事辦到這份上,皇帝瘋了,大臣也瘋了。官服烏紗就跟白送的一樣,鋪天蓋地到處亂扔,大不了就當老子這幾十年書白讀了。拼個你死我活只為一句話:可以丟官,不能丟人!
在這一光輝思想的指導下,禮部員外郎董嗣成、御史賈名儒、御史陳禹謨再次上疏,支援李獻可。萬曆即刻反擊,董嗣成免職,賈名儒發配,陳禹謨罰工資。
事情鬧到這裡,到底捲進來多少人,我也有點亂。但若以為就此打住,那實在是低估了明代官員的戰鬥力。
幾天後,禮部尚書李長春也上疏了。對這位高階官員,萬曆也沒客氣,狠狠地罵了他一頓,誰知沒多久,吏部尚書蔡國珍、侍郎楊時喬又上疏抗議,然而這一次,萬曆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實在罵不動了。
皇帝被搞得奄奄一息,王家屏也坐不住了,他終於出面調停,向皇帝認了錯,並希望能夠赦免群臣。
想法本是好的,方法卻是錯的。好不容易消停下去的萬曆,一看見這個老冤家,頓時恢復了戰鬥力,下書大罵:
“自你上任,大臣狂妄犯上,你是內閣大學士,不但不居中緩和矛盾,反而封還我的批示,故意激怒我!見我發怒,你又說你有病在身,回家休養!國家事務如此眾多,你在家躺著(高臥),心安嗎!?既然你說有病,就別來了,回家養病去吧!”
王家屏終於理解了申時行的痛苦,萬曆二十年(1592)三月,他連上八封奏疏,終於回了家。
這是一場實力不對等的較量,大臣的一句話,可能毫無作用,萬曆的一道聖旨,卻足以改變任何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