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5 頁)
或外包裝,通常是 2 元一本說明書。最終他們賣掉的價錢是要比原來的散裝價格貴出 50元~100 元不等。可是成本才 2 元錢,最多加上他們的“包裝費”。最令人可氣的是由於這些奸商的所作所為,影響到正規的經銷商不敢進盒裝的 CPU。因為在價格上拼不過他們,乾脆就不作賠錢買賣。結果市場上就有了這些無人與之競爭的後封裝 CPU。
其實辨別這些後封裝的 CPU 很簡單,因為既然是人為操作,CPU 上的序列號和外包裝上的當然不同,在你購買時要注意這個細節。
最後再說兩句有關 AMD 的情況。倍受大家喜愛的“雷鳥”1G,最近開始缺貨。據悉還會持續缺貨狀態。可能是暑期購機的增多導致缺貨。如果你要裝機,最好事先打電話諮詢一下。(2001年7月)
64
Q:如何自己計算 CPU 的溫度?
如何自己計算 CPU 的溫度?
可能你會說電腦主機板上有測溫的裝置,會幫你測試,如果你覺得你的主機板測的很準,這篇文章你也就不用看了,不過,我相信大家都覺得那個溫度偏離的也太多了,最大差別可有 20℃ 呀!現在,我就教大家一種測試 CPU 的溫度的方法,很準的哦!
第一步:你的 CPU 的輸出功率有多大?
這兒我給出了部分 AMD 的 Athlon 的輸出功率:
第二步: 你的風扇的功率多大?
你先看看你的處理器的 C/W 數值。 越小越好,不過國內的雜牌風扇也就不好說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 C/W,我在這兒介紹一下:C/W = Delta / CPU 功率的瓦數,Delta = CPU 溫度-周圍環境的溫度,解釋一下 C/W: 對每個 CPU 輻射的熱量
風扇將透過 C/W 乘以瓦數加上週圍環境的溫度來冷卻核心,比如,周圍環境的溫度為 25℃
C/W 為0。25,CPU 是 50W,這就意味著 CPU 的溫度高於周圍環境的溫度為 50 x 0。25 = 12。5℃,或者說是37。5 ℃。可見,越低的 C/W
當然就越好了。
第三步: 計算
取得 C/W,然後加上機箱溫度,這樣,不就得到了你的 CPU 的溫度了嗎?
如果低於60℃
你可以認為這個結果完全沒問題,如果高於 60℃
你可能還要再調整一下計算結果。
為什麼是 60℃ 呢?
AMD 的技術說明指出 70℃ 是最大穩定工作溫度。 (90℃ 和 95℃ 是最高溫度,超過了,你就祈禱不要把主機板也燒了吧,反正你的 CPU 是肯定沒救的了)。
不過從我們的經驗來看,AMD 的處理器能夠在 70℃ 下穩定工作非常讓人懷疑。
所以說,我們這兒取 60℃,只要低於 60℃,你的系統絕對是穩定的,按上面的方法算出的溫度也是可靠的,不過如果超過了,那就說不準了。
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步驟:
例…1:一個 1500Mhz 工作在 1。85V 的處理器,使用的是 Millenium Glaciator 風扇。而且開啟了機箱執行,機箱溫度為28℃。
查表,最大功率為 86W。
計算: 86 x 。18 C/W = 15。5℃+ 28℃= 43。5℃,低於 60,工作穩定。
例…2:一個 1500Mhz 工作在 1。85V 的處理器,使用 Thermaltake SuperOrb 風扇。關上機箱,機箱溫度34℃。
計算:86 x 。35 C/W = 30℃ + 34℃ = 64℃。 系統可能不穩定。
例…3:一個 1500Mhz 工作在 1。85V 的處理器,電腦放在一個很熱沒有空調的地方,比如西安南郊的學生寢室,那麼房間溫度將超過 30℃
設機箱溫度為 40℃。使用 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