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應該也不會太委屈她。
論家庭,她有一個十六歲的女兒,這很可能成為她不想再嫁的原因。而他有兩個姨太太和兩兒一女,這對於她這樣一個在歐洲生活過四年的女性來說,可能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她的丈夫去逝還不到一年,她恐怕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考慮再嫁。
如果單單是最後一條,肖慕凡並不是十分在意,他可以等,一直等到她能夠接受他的時候。但其它幾條卻都是無法改變的,是他們倆各自生活中無法拋舍的一部分。
於是他突然想通了。既然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就無需再遮遮掩掩的,與其這麼猶猶豫豫、瞻前顧後的,乾脆就自己親自上門,把話挑明瞭,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橫豎都是這麼回事兒。他就不信真情感動不了天和地,只要人家不把他給轟出來,總有一天會接受他的。
他一分鐘也沒再多等,直接把電話打到了董雅清的家裡,說想去拜訪她,不知是否歡迎?
董雅清當然記得這位肖先生,他是那天晚宴上留給她印象最深的人。不光是因為他那有趣的神態,詼諧的談吐,更多的原因是他屬於她不是很熟悉的那種型別的人,一個地地道道的商人。他不同於她熟悉的那些文人政客,他身上沒有政客所特有的虛偽和做作;他也不同於那些文人,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多數文人的那種假清高;但同時她也沒有在他身上發現那種商人所固有的奸詐和貪婪。他顯得很自然、很隨意,既不刻意表現也不隨聲附和,他對自身的缺點和某些知識方面的貧乏絲毫也不掩飾,對新鮮的話題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並且在他的身上,董雅清看到了一種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與生俱來的自信,以及藐視一切的霸氣,這使她感到很驚奇。
然而對他突然的來訪請求,董雅清多多少少有些意外。自從回到北平以後,她一直和女兒一起過著一種很簡樸但卻十分平靜的生活。除了偶爾參加一些朋友的聚會,或在家中款待至親密友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社交活動,更沒有在家中招待過不太熟悉的朋友。但她知道,肖慕凡是她一個摯友的朋友,這使她不便回絕,因此她非常禮貌地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表示十分歡迎。
肖慕凡放下電話,他已經看到了希望。一分鐘都沒有浪費,他勿勿準備好禮物,徑直地來到董雅清的家。
第十六章 董雅清和楚雲的家
董雅清住在西四的一套四合院裡。這是一套不大的四合院,除了東西各有兩間廂房外,就是一排四間的北房,再有就是影壁旁邊的一間小耳房。院子雖小,但格局很好,四四方方的,院子一色的青磚鋪地,只在中央留了一圈土地,搭起了一個葡萄架,還種著一些花草。靠東牆有一棵大棗樹,一到夏天,茂密的樹葉把半個院子遮擋得都是涼蔭。
這套院子是董雅清和楚天宇結婚時,董雅清的父親給女兒的陪嫁,是董老夫子親自選中的,看上的就是它四四方方的格局。
當年楚天宇從法國公派留學回國,在燕京大學任教,經常隨恩師一起去董老夫子的府上拜訪,因此認識了老夫子的女兒董雅清。當時的楚天宇,才華橫溢、年青有為,深得董老夫子的賞識,也因此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
小夫妻在這座四合院裡共同生活了五年,楚雲就是在這座院子裡降生的。直到楚天宇去南京外交部就職,他們才離開了這座院子。
當時本想把這座院子賣掉,可董老夫子和董雅清都捨不得,於是就租了出去,這一租就是十幾年,等董雅清帶著女兒重新回到北平時,董老夫子交到女兒手上的已然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
董雅清帶著楚雲在孃家住了不長的時間,就搬回了這座小院。
如今北房靠東的兩間一間做了客廳,一間是董雅清的臥室,靠西的一間是楚雲的閨房,另一間成了她的練功房。
西廂房是廚房和餐廳,東廂房則住著一個老媽子和董老太爺送給楚雲的丫鬟丁香。
為了這個小丫鬟,還真讓董雅清費了不少神。
楚雲在歐洲生活了四年多,早已養成了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並不喜歡一個小丫頭成天跟在自己身邊,可又不忍拂了外公的好意,只好把丁香留了下來。
丁香從董府那種刻板、守舊的老宅子,一下子來到這個沒有太多的約束、時尚、現代的小家庭,就好像一天之間跨越了一個世紀,既感到新奇又有些無所適從。
來之前老太爺特意交待讓她來伺侯小姐。於是每天清晨,楚雲剛一起床,丁香就已經打好洗臉水等在門口了,楚雲練功,她就端著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