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自己的文化形象,又要有包容心,吸納別人的文明。當前,伴隨著國家的發展與以前屈辱歷史的積澱,有些人過於浮躁,有些人具有狹隘的民族情結,部分國民顯得過分崇洋,脆弱的自卑與盲目的自大交織於這些人身上。一個國家的強大在於它的整體國民素質,而國人這些不良心態亟需修正。
中國當然是大國。不過,在英語當中,我幾乎沒有聽過或看到歐美各強國用簡單的“大”來形容自己。“big; giant; huge; large; grand”等等這些詞彙並沒有頻繁出現在他們的自我描述當中。“powerful; petitive; gre”這些詞彙倒是更常用。
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光說大,不夠精確。中國的很多方面,確實大,比誰都大。中國也有很多小的地方,小到我們不願意承認的地步。我們國土面積大、GDP總量大,但這些除以13億之後,都是如此的小。同理,一旦我們出現個小問題,乘以13億之後,就是大得不得了的問題了。這也是大。
胸懷與視野的博大是真正的大。
1963年6月,肯尼迪總統在美蘇對峙的冷戰巔峰時期,曾在美利堅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做過一次極具前瞻性的演講。這篇對今天的我們非常有借鑑意義。
肯尼迪說:“讓我們(美國人)自己也重新審視我們對蘇聯的態度……沒有哪一個政府或是制度本質上是邪惡的,以至於它的人民都是缺乏美德的……我們不應該只用一種扭曲的、極端的觀點來看待對方,不能認為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不能認為彼此體諒是不可能的,更不能把彼此威脅當作交流的唯一形式……我們不能對我們彼此的分歧視而不見,但是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共同的利益上,以及如何透過這些共同利益來消除我們的分歧,即使我們現在解決不了這些分歧,我們也至少可以以多樣化的名義讓世界變得安全。歸根結底,連線我們共同的根本紐帶是:我們都生活在這顆小小的星球上,都呼吸著同一種空氣,我們都珍視我們孩子們的未來,我們也都是血肉之軀。”
我一直認為這是那位英年早逝的總統說過的最不朽的話。當大多數人都還鑽在冷戰的牛角尖裡欲罷不能的時候,他卻能號召國人一起去自省。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對蘇聯尚且可以如此,2009年的中國對那些曾經與我們有瓜葛的國家更應該豁達。
不卑不亢是我們常說的待人接物的最高境界。如果問問周圍的朋友,走遍世界能夠做到不卑不亢嗎?很多人說差不多。然後再問為什麼呢?通常的答案是:因為我們有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我們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們的經濟增長10%,我們有四大發明、萬里長城,我們有56個民族、長江黃河,我們曾經傲視群雄,如今大國崛起。這些事實都是我們引以自豪的,但光靠這些還做不到真正的不卑不亢。
反省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不要沉迷於歷史,忽略現在與未來,這固然重要,但不是關鍵。
真正的不卑不亢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根本信念……世界上的人不分種族、膚色、男女、國家大小、強弱、新舊,作為人,都是平等的。在這個基礎上的自信與反省才是堅實的、健康的、和諧的。
走向成熟的少年中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創新,也需要更多的自信心、責任心和寬容心。
30而勵
風暴主播思考中國與世界第一部分 當東方遇到西方達沃斯(D*os)是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東部主峰西側的地名,那裡常年積雪,是世界上聞名遐邇的滑雪聖地。如今,達沃斯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熱點之地。這個巨大的轉變是由一位教授實現的。1971年,日內瓦大學商業政策領域32歲的教授克勞斯·施瓦布,在達沃斯會議中心,邀請444位歐洲工商業人士共聚一堂,舉辦了“歐洲管理論壇”。當時的會議議題是“歐洲企業管理”。會議主辦方有歐盟委員會、歐洲工業協會,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向歐洲企業界介紹美國的企業管理模式、風格和特點。隨後,這個會議就成為了每年定期召開的會議,在施瓦布的主導下,確立了“歐洲管理論壇”的名稱。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聞名遐邇的世界經濟論壇
“歐洲管理論壇”持續了16年後,也就是在1987年,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目的就是透過論壇的形式擴大歐洲在世界的影響力。參加這一盛會的有發達國家的政府要員,也有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制定者,他們一致同意,定期參加這樣的論壇,一起討論不同的見解,以及商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