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頁)
。武后自上尊號“聖母神皇”,親臨拜受洛水神石,大享永珍神宮,皇帝的寶座已經近在咫尺了。
(本節未完待續)
垂拱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已經自稱聖母神皇的武后,親臨洛水,拜祭寶圖,揭開了武周革命神道立國的第一幕。所謂“寶圖” ,即前文提到的武承嗣等人偽造的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白石,自稱獲之於洛水,武后命名為寶圖,後又更名為“天授聖圖”,洛水更名為“永昌洛水”,禁止在這裡垂釣,並下詔要李唐宗室齊集洛陽,參與拜洛大典,引發了越王父子的叛亂以及武后蓄謀已久的血腥屠殺。然而太后拜洛的決心,不因李唐諸王的反對而終止,大獄過後,正該粉飾太平。河出圖,洛出書,本就是儒家理想治世才能出現的最大祥瑞,而這次拜洛大典文物儀仗之盛,也被史家稱之為“唐興以來未之有也”。影子皇帝睿宗,皇太子成器,內外文武百官,以及八荒六合的蠻夷君長,均有肅然出席,構成聲勢浩蕩的活動背景,作為陪襯,烘托出太后武氏這位非凡的女人。
洛水,發源於華山南麓,左攜澗水,右帶伊河,東出平原,北入黃河。傳說在混沌未開的上古時期,以伏羲帝德合天下,天應之鳥獸文章,遣神龜自洛水浮現。龜背上的神秘花紋如同文字,伏羲因之創先天八卦,推演出天地之數,這就是華夏文明的起源。這條神奇的河流,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迎來了中華文明的第一個高峰。
滔滔洛水,奔騰不息,穿越數千年的時光,歷經多少血與火的交鋒,見證過多少梟雄的興亡,中華帝國已然發展成當時世界上最繁榮富庶的國度,璀璨輝煌的唐文化,正如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一般含苞待放。而這個龐大帝國的主人便是武后,這位現年65歲的婦人。三十多年前,她曾在西都長安接過皇后的璽印,成為大唐帝國最尊貴的女人。她曾經為此激動不已,以為這是一個女人夢想中人生的極致。現在想起來,只能付諸於輕輕一笑而已。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
夢想無極限。
數日之後的垂拱五年元旦,聖母神皇大饗永珍神宮。這一次,武后第一次穿上了全套天子專用的袞冕服飾,執鎮圭行初獻之禮,皇帝為亞獻,太子為終獻。先祭祀昊天上帝,然後是大唐高祖、太宗、高宗三聖,接著,他們來到神皇父親魏國先王武士彠的靈前祭拜,最後才輪到五方帝座。禮畢,聖母神皇登則天門宣佈大赦天下,改元永昌。三日之後,她再度穿上袞冕禮服,駕臨永珍神宮,接受群臣朝賀,並於次日佈政於明堂,頒九條政令訓誡百官。五日,太后再御明堂,大饗群臣,結束了明堂落成後的首次佈陣大典。整個儀式完全依據周禮擬定——這自然是太后為了紀念本家周朝遠祖的又一努力,與眾不同的是主持祭獻的是身穿天子禮服的太后,而祭祀的祖先中赫然竟有太后的父親!
“天子坐明堂”的古老禮儀終於重現於世,然而群臣叩拜的卻是一個婦人,這多少有點讓人不是滋味,嗅覺敏銳的人們已經感覺出明堂布政大典儼然如同太后的登基預演,奈何太后手段太過凌厲,剛剛結束的那場大獄人頭滾滾血雨腥風的慘狀猶在眼前,豈敢多言。紛紛上表慶賀,以示忠誠。曾經上書諫阻太后重用酷吏的陳子昂此時也專程奉上賀表,歌頌神皇 “至德配天,化及草木。天不愛寶,洛出瑞圖;……陛下恭承天命,因順子來,建立明堂,式尊顯號,成之匪日,功若有神,萬國鹹歡,百靈同慶。”'14'這是明白地承認太后代子臨朝得以承受天命的合法性了。
到底成王敗寇。
近四十年鐵血執政的生涯,太后已然將官僚集團的弱點看破,翌月又下令尊父親為周忠孝太皇,母親楊氏為忠孝太后,墳墓均按帝王的規格改稱為陵,由武士彠起上溯四代均封為王,並特置官吏執掌武氏陵廟的祭祀,規格已與帝王無異。為了讓人們逐步接受女性帝王,武后進一步提高母親的地位,十月又下令重大祭祀活動除了高祖太宗配祭昊天,還需要祭拜竇皇后和長孫皇后配祭皇地,當然,就像忠孝太皇配祭李唐三聖,太后的母親忠孝太后也同樣配祭李唐諸後。由這裡可以看出,武后此時已經擬定了新王朝的國號——大周,周唐一體的混合體制已經初步形成。“於彼新邑,造我舊周。”她相信“大周”這個名號很快就會深入人心。
(本節未完待續)
'14'陳子昂:《為程處弼應拜洛表》
按照古中國的政治傳統,新王朝的誕生需要一定的理論依據及一系列的儀式。君權的合法性概括而言由天意和民心兩大支撐點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