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3/4 頁)
懦夫表現,因此華夏兵法根本不足取。
即使是在孫子兵法的故國,華夏曆朝歷代皆能人輩出,無數的英雄豪傑都沒有哪個敢誇下如此海口,說兵聖孫武子是個膽小鬼。東瀛島民的妄自尊大和戰略短視,由此可見一斑。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其實拋開主觀條件,冷靜下來想一想,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不管是誰生來就窩在東瀛列島那個屁大的地方,而且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國,萬一倒黴戰敗了,最後連跑路都沒地方可去,難不成要跳海嗎?所處的戰略空間如此侷促,在交戰中失敗很難再有翻身之日,無怪乎東人一個個跟過河卒子一樣猛衝到底,當真是不猛就沒活路啊!
ps:螃蟹在此祝各位書友2010年萬事如意,吉祥大喜。
第二卷 新生
第一百一十四章 急轉直下(5)
夏大地幅員遼闊,東、西、南、北,四方相距各有數,其間山川阻隔,路途漫漫,可供扼守的險要關隘很多。想要完全控制這個國度,即使是對那些統一的中央王朝來說,也絕非一樁易事。
在形勢紛繁複雜的亂世之中,這片廣闊的舞臺有著足夠空間,上演那些看上去最不可思議的戲劇。縱然是作戰一時不利,失敗者也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實施轉移,重整旗鼓以圖日後東山再起,故此有勝敗乃兵家常事的說法。
正所謂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好比著名的大耳賊劉備同學,在前面的那些年被曹阿瞞同學打得落花流水,自家老婆都被人家抓了。後來在荊州也是一敗再敗,真是輸得聞者傷心,見者落淚,結果他在赤壁之戰抓到了時機趁勢東山再起,而後來了個鹹魚大翻身,生生弄出了三足鼎立的霸王基業。倘若劉備也跟那些東瀛人似的,沒事就玩豬突再豬突啥的,只怕他一早就死在力量佔絕對優勢的曹軍陣中,估計那就不會有後來的什麼三國時代。
見微知著,東瀛人這種充滿了內在矛盾的民族性,也表現在他們的方方面面。
東劍道是以華夏傳入的劍術為基礎,經過千年時間的本土化改良和試驗,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劍道的核心思想乘坐一擊必殺,反正上陣不是一擊殺敵,就是反被敵一擊所殺,滿是一去不復返的意味。
經過戰國時代長期戰亂,進入到社會穩定的江戶時代之後結經驗的東瀛劍道發展到了極盛期。直至近代明治維新,東瀛政府頒佈了“廢刀令”,禁止舊武士隨身攜帶刀具得不少士族只能弄了根燒火棍似的鐵鞭湊數防身,如此上行下效的社會風氣之下,導致劍道瀕臨絕傳。可是形勢變化來得十分迅速且突兀西南戰爭的現實需求,促使政府不得已再度招募那些善於使用冷兵器作戰的拔刀隊,於是一度前景岌岌可危的劍道忽然紅火起來當真叫人感慨世事無常啊!
在核戰爆發前,論及在民的普及程度,號稱華夏國技的武術拍馬也攆不上以空手道、合氣道和劍道等技藝為代表的東瀛武道。只看在東的多數大學裡都有劍道選修課程和專業社團,而華夏的大學裡有幾個具有類似設定|容易瞭解這種差距究竟有多大。
任何一個行需要底邊足夠大的塔基支撐,才能構築起旁人嚴重高聳雄偉的金字塔,位於塔尖那一小撮人固然是風光無限,但是別忘了下面墊底的基礎部分才是決定金字塔高度的關鍵所在。
桃花源近兩年來在吳的大力持下,一直在努力推廣武術,大部分的男性倖存者都學了兩下子管水平參差不齊,也總好過戰前時代的狀況。
只是武術這樣一門為深奧的古老技藝又豈是普通人下一朝一夕的功夫便能輕易上手的。試想,簡單如讀書尚且要十載寒窗不擔保能考出什麼好成績。習武更是一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辛苦活若是沒個十年八年的苦功熬下來,決不能幻想能登堂入室。凡是試圖走捷徑的人,最終都要付出出正常情況更大的代價。當然,吳那種變異體質另當別論,那傢伙非人類麼!
“啊!噗……”
一抹閃亮地刀光劃過。隨之根斷臂伴隨著慘叫聲和鮮血飛濺地駭人場面。猛地一下子飛起老高。這位身受重傷地倒黴蛋馬上被他地同伴們從戰場上搶救回來。幾個人七手八腳地把他拖到後面。醫療人員抓緊時間替他止血實施急救。不然地話。這種傷勢光流血也要流死了。類似地場面還在桃花源補給站內不斷上演著。
在混戰之中碰上講究一擊必殺。兇悍倫地東瀛劍道。交手一個照面下來。肯定有一方是非死即傷。
由於格鬥技藝地水準相差懸殊。桃花源方面地形勢頗為不妙。傷亡交換比率也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