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頁)
解決。那麼建材短缺這如在喉的煩心事。無疑就成了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攔路虎。
沒有足夠的建材就不上解決住房問題。而沒有房子又很快將要遷入的倖存者們住在裡?
雖然桃花源數量眾多的山洞絕對是冬暖夏涼。安置千把號人居住也不成問題。不過大多數的普通人都對長期居住在這種不見天日的幽閉場所中敬謝不敏。再退一步講。即便只是短期居住。計一開始大家還能將就一下。等到日子拖的久了。肯定也要怨言滋生了吧。
第二卷 新生
第六十章 目不交睫(2)
前腳吳與周晨等人分開之後,他站在山谷中呆呆:理清手頭事務的輕重緩急,吳快步走向實驗室,他要專程拜訪那位能幫他解決這個棘手問題的能人。
這位研究狂人徐昌黎此時正在實驗室裡聚精會神地擺弄著手上的鍊鋼爐模型,一邊考慮如何以現有的裝置進一步完善鍊鋼爐的增壓通風等技術環節,一邊悠閒地喝著苿莉花茶。豈料,在突然之間就被闖進來的吳心急火燎地抓了壯丁。這次吳來得匆忙,要求也很簡單,他希望徐昌黎協助設計建造一座磚窯。修磚窯?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低階工作,即刻引來了徐昌黎的不滿。
哼唧了一陣子,總歸是瞧在吳面子夠大的份上,徐昌黎放低了身架,答應為桃花源設計一座符合高產穩產要求的磚窯。
徐昌黎答應是答應了,可是連續幾天下來,吳也沒等到具體方案出爐,只好先請教一下基礎施工部分,先開始搞土建。
早在舉行迎新儀式之前,吳安排了一些人手搭建磚窯。只是倖存們平時很少接觸這種設施,即使有幾位是建築工人出身,他們也是隻管砌磚,不會燒磚,磚窯的施工進度實在叫人看不過眼。後來催促了幾次,徐昌黎才給了吳一份草圖,算作是指導施工的藍圖。
折騰了幾天之後,一直停留在圖紙上的磚窯終於開始顯露雛形。徐昌黎採取了電能加熱的方式,而非傳統的燃煤窯爐。這樣設計不是為了環保,實在是木柴和煤炭都不容易弄到,動用庫存的汽油和柴油燒磚太敗家了點,反之,桃花源的電能很充裕,因此用電燒磚也是一種必然選擇。當然,在徐昌黎這樣的純粹技術人員看來,磚窯這種專案是小孩子過家家地水平,要不是吳的強烈要求,他是絕對不會參與這種缺乏創造性的工作。
窯爐大體完工後,吳拉著徐昌黎來驗收專案。他不關心這座磚窯在技術層面有無獨創性,只想知道這玩意是不是管用。圍著磚窯轉悠了一圈之後,吳頭望著徐昌黎,說道:
“我說老徐,這個玩意一天能燒出多少磚來?”
將所有技術細節全部瞭然於心,這是作為一名科學研究最基本的素質要求,徐昌黎又不是白吃飯的磚家叫獸,當下不假思索地說道:
“……平均四小時燒一爐,每爐出一千八百塊空心磚,現在已經開始加溫了,不到時間不能開爐,你先放我回去吧!實驗室裡還有一大堆事情,我很忙啊!”
其實桃花源是不缺能源地。至少在用電方面是不需要考慮節約。可是缺少合適地交通工具。交通運輸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即便吳從洪流公司那裡虎口拔牙弄來了一輛重型卡車。平常也不敢隨意使用。庫存地油料是有限地。坐吃山空也不是什麼光彩地事情。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吳在逮到徐昌黎這個專業人才之後。立即羅列出一系列研專案交給他。先當然是攻克蓄電池電解液地難關。這個直接關係到風力電站地維護保養。絕對是第一順位地重點專案。其次是研究電動機和其他電驅動裝置。如此之多地研任務一股腦壓下來。實驗室又是缺人手缺裝置。除了用電不限量。幾乎是要什麼沒什麼。縱然是徐昌黎這種一門心思沉迷於鑽研技術。拙於人際交往地資深宅男也要叫苦不迭了。
今天吳地本意是希望徐昌黎留下。等到開窯以後看情況再說。此刻見他十分不耐煩。只好選擇放人。說到底。徐昌黎地苦衷。吳是心知肚明地。那些研任務都是他下達地。某人總不能打自己嘴巴說不知道吧!
事情即便如此。臨到放人之前。吳也沒忘叮囑說道:
“那也行。四個小時以後。你得記得過來指導開爐啊!”
聞聽吳此言。徐昌黎立時如蒙大赦。高興得嘴上連連稱是。他連額頭上地汗水都顧不得擦。便一溜煙地不見了蹤影。徐昌黎成功跑掉了。在場地其他人還得堅守崗位。隨著通電加溫地窯爐散溢位高溫。倖存們紛紛向後退避。
“嚯,開爐嘍。”
伴隨著一聲中氣十足的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