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難題。冥思苦想了許久。吳終於觸動靈機。隨即他跑到堆放廢舊物資地山洞裡。繼續著撿破爛這項很有前途地事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連續折騰了幾天時間。在吳把自己搞得
臉地同時。他也弄到一些有用地原材料。雖說諸如)T發動機和生了鏽地三輪車骨架。以及一大堆亂七八糟地零件和電線什麼地。這些東西在一般人看來拿去賣廢品正合適。不過考慮到核戰後百廢待興地窘迫現實。即便是這些破爛也算得是寶貴資源了。實在沒什麼好挑剔地。基本材料勉強算是湊齊了。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事實上正相反。真正更困難地事情還在後頭呢!
倚仗著過去學過幾天機械維修地老底子。吳一面翻書查資料。畫圖搞初步設計方案。一面開始敲敲打打動手攢車。只是攢車這活。畢竟不同於攢電腦那麼簡單。完全沒經驗地事情。註定是要付出不少學費才能上手地。
設計圖弄得對頭還算好,假如弄錯了某些環節,半途就得重新返工從頭來過。就這樣前後花了半個多月時間,吳靠著土法煉鋼的山寨精神拼湊出了一輛柴電兩用的三輪車。這輛三輪車的外觀酷似那些常在鄉間砂石道路上,一路狂奔在身後留下漫天飛揚塵土的三輪農用車。極端醜陋的車體表面,依然****著鋼鐵本色與密密麻麻焊接點,實在叫人不敢恭維吳的手藝,但竟然能讓這麼一堆破爛動彈起來,跑了一圈之後還沒散架,的確稱得上不易呀!
完成了試車工作,吳自信滿滿地為這輛設計載重一噸半,核定載員五人的三輪車刷上了一層鮮紅色的油漆。隨後,他招呼著諸位女士們前來參觀自己的作品,並如願以償地收穫了一大堆表示驚歎的詞語。
儘管對於吳的手藝,好評不多,不過為了終於可以走出山溝這件喜事,女人們還是勉為其難地給予了少許讚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去不難,問題是山外的世界那麼大,究竟該去哪裡呢?直到這個時候,倖存者們才尷尬地發現,鬧了半天大家還沒把探索目標定下來。
又是接連數日的晚餐會議,倖存者們捧著一本一比十萬的省份地圖,來回研究討論了N多次,總算確定下來在一座臨近桃花源的城鎮位置上畫了一個圈。
這個在地圖上極為不起眼的小地方新安鎮,成為了桃花源倖存者們探索之旅的第一站。之所以要選新安鎮而不是其他地方,力主推薦此地的吳心中自有一番考量。過去的一年多,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的核戰爭就不用多說了,接下來是持續一年之久的核冬天,最後是那場大洪水和其後的疾風暴雨。
相信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安靜地思考一下都能明白一個基本事實,得是何等百折不撓的蟑螂命,才能熬過重重劫難,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堅持生存下來。
雖然這麼說似乎有貶低自己種族的嫌疑,不過吳對於外出發現倖存者的可能性基本不報什麼幻想,最終選定新安鎮的理由,原因就很多了。首先是新安鎮的位置遠離中心城市,居民數量有限,核打擊絕對不會選擇這種地方。新安鎮是那種既無軍事價值也無經濟價值,即使交通也不算非常便利的普通小城。總而言之,這個目標在軍事家眼裡是根本不值得進行打擊的。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新安鎮坐落在丘陵地帶,自然地勢較高,有利於排水。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吳恍惚記得聽說過在這個鎮子周圍有幾家小煤窯,那些礦井作為避寒場所肯定要比一般民居強得多。
假如說真有人熬過了上述一波又一波天災浩劫的話,那麼從理論上來講新安鎮是除桃花源景區外,方圓百里之內人類生存機率最高的地點之一。
第七章 探索之旅(2)
北的山路雖然比不得西南諸省那般崎嶇,每每到了險?令人有即刻墜崖身亡的錯覺,不過桃花源通向外界的這條盤山公路經受了大洪水沖刷後變得愈發難行,路旁隨處都能見到洪水留下的破壞痕跡。
這輛吳DIY出來的柴電三輪車,在顛簸的長途行駛過程中耗盡了鉛酸蓄電池中儲存的電量,最後只能改為柴油驅動。正當倖存者們為了忍受發動機的轟鳴噪音而苦惱之際,三輪車拐過一個彎道,遠處出現了一片建築物廢墟的輪廓,是新安鎮到了。乍見到了希望就在眼前,車上的周晨、孫萌、郝敏和陸小雅幾人,此時全都興奮起來,吳雖然不動聲色,呼吸節奏也免不了急促起來。隨著倖存者們的情緒變化,冗長旅途帶來的疲勞和辛苦似乎也被一掃而空。
極度不耐煩的乘客們不斷催促著司機加快速度,遭到指責的吳無可奈何地一腳踩下了油門,原本就跑得不慢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