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起慢慢逛。到了一家買旅遊工藝品的店鋪裡,我很喜歡櫥窗裡陳列的小縫紉機,做得精緻極了,而且穿上線還真可以縫紉。我一下子買了兩架,營業員是洋妞,但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有點像中國做的高檔工藝品,風格似乎有點像我們溫州蒼南禮品城裡的東西,現時在外國,買到MADE IN CHINA 的東西不足為怪。就普通話夾著一二個英語單詞外加手勢與洋妞“啞巴划拳”,洋妞笑嘻嘻地進內拉著華人女老闆出來,我們一見都愣住了;我的第一印像是好面熟,她卻能喊出來:“這位不是吳先生嗎?”“你是……?”“我就住在倉橋的呀!”我想起來了,她就住在我曾經住過的那條街,但那時她還很年輕,嘻嘻哈哈的女孩子,怕有十幾年未見了;我知道她後來去了西班牙。她解釋,這邊生意比馬德里好做,不像馬德里溫州人多;競爭厲害。她並且告訴我,安道爾只有三家溫州人,彼此都很熟,晚上約起來大家見一見。與我一起逛街的幾個團友不禁拍拍我的肩膀,真有你的,溫州人!
我們的回程又是從巴黎坐飛機,好讓大家帶些洋貨回去,重點是“老佛爺”、“春天”百貨公司,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豪華高檔的百貨公司,團友們的主要目標是服裝。因為時間長了,有點累,我不再約溫州老鄉。中午在“春天”旁邊的一個餐廳吃中飯,一進那餐館門,我直覺那風格準又是溫州人開的。就跟團友說,團友們不相信:中餐館都差不多,別這麼神了,哪會是溫州人!我找個位置坐下來,幫他們看著採購來的大包小包,讓他們去打聽。老闆是中年女士,反問我的團友:“敢在巴黎‘春天’和‘老佛爺’旁邊開餐館的還能有什麼地方人?”弄得團友們鼓起掌來。那女老闆的老家在溫州市紗帽河,離溫州百貨公司很近。
這些年我去國外機會多,碰此類戲劇性的事還有。如去年我夫婦去加拿大,就遇見過好幾位熟人,特別是在多倫多,如果我們答應住下來,每個熟人家裡住一夜,得住上很長的時間,這裡不再描述了。
上海與溫州
當初這本書吸引我的是它的兩個書名:《中國雙城記》和《北京人和上海人趣談》。按通常的習慣,一篇文章有兩個題目,總有一個是正標題,一個是副標題。這本書的兩個書名不知孰正孰副,前者是印成黑色的字,似乎重要些,可後者的字型卻又比前者大得多。我隨手買下了,想不到卻成了我寫這一章的觸發點。
北京與上海確實有的一比,一個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一個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兩者都是國際性的大都市,可謂勢均力敵,不分伯仲。溫州與上海無法相比,溫州太小了,充其量只是一箇中等城市。但溫州與上海的關係卻比較特殊,溫州人一直離不開上海,但上海人的心目中也總有溫州人的影子,兩者的關係甚至可以用“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來形容,兩市密切的程度要超過上海與周邊的杭州、寧波、蘇州、無錫等城市。
杭州是浙江省會,是溫州的頂頭上司,但溫州人不以杭州為然。你們杭州眼裡只有寧波,連眼角也瞟不到溫州。溫州人已經將杭州等同於省政府了。
寧波與溫州是兄弟城市,本來應該是既友好又有競爭的關係。但對寧波的投資那麼多,又成了計劃單列城市,距離人為地拉大了很多。溫州人又不靠寧波吃飯,關係便也疏遠了。
但溫州人無論如何離不開上海,過去在生產、生活方面都仰仗上海,現在卻是因為上海蘊藏巨大的商機。
以前,溫州人第一要靠上海的是交通。那時溫州沒有鐵路、機場,只有一條通杭州和福州的沙石公路,還有就是開上海的大輪船。溫州到杭州是四百多公里,到上海是六百公里,雖說遠了二百公里,但坐輪船遠比汽車舒服,可以躺著睡覺的。而那時的汽車執行時速才三四十公里,沙石路又佈滿灰塵,與其坐十幾個鐘頭汽車,一路顛簸,灰頭土臉地趕到杭州,不如睡一夜到上海。何況上海是鐵路交通大樞紐,你到上海就可以中轉到全國各地,溫州人是要外出跑供銷做生意的。還有坐輪船可以帶很多東西,運費也便宜。
第二要靠上海的物資。上海是中國最大的輕工業城市,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上海的輕工產品無論在質量上和美觀上都代表了我國的最高水平。還有上海的紡織品和成衣是全國最時尚的,領導著時裝的新潮流。
溫州人很窮但眼界又很高,因為溫州有不少人在外國,華僑和港澳同胞會帶來許多時尚資訊,可除少數僑眷、僑屬之外你無法得到泊來品,你只能就近去上海採購。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溫州年輕人結婚前非要到上海不可,不是去旅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