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餐館中罕見的動物來品嚐。
達爾文的兒子弗蘭西斯評註他父親信件時,提到“美食傢俱樂部”曾經吃過的動物包括鷹和麻鴉,但是“一隻灰色的老貓頭鷹破壞了他們的食慾”,他們說其味道“無法描述”。
很多年來,達爾文一直活躍在學術舞臺上,對神學他已失去了興趣,但是他從來沒有失去對美食的愛好。
在“畢爾格號”的航行中,達爾文吃過犰狳,他說:“犰狳的味道和形狀都像鴨子。”達爾文品嚐過的最好的美味是一隻巧克力色的齧齒動物,它可能就是刺豚鼠,學名毛臀刺鼠科,希臘語中是“多毛的屁股”的意思。在南美巴塔哥尼亞,他美美地吃了一盤美洲獅肉,它的味道就像小牛肉。實際上,達爾文一開始也以為吃的是小牛肉。
後來,達爾文在巴塔哥尼亞瘋狂地尋找小美洲鴕時發現,1833年船隻停泊在希望港時,自己把它當作聖誕大餐,已經吃過一隻了。那隻鳥是被船上的畫師康拉德?馬滕斯所射殺的。
達爾文一開始只是把它當作普通的大美洲鴕,或者是他所稱的“鴕鳥”,但是當盤子清空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在我恢復記憶前,它已經做成菜餚,並被吃進了肚子,所幸的是,它的頭、脖子、腿、翅膀、羽毛和大部分的外皮被保留了下來。”達爾文把這些碎片帶回了倫敦的動物學會,這種小美洲鴕後來以達爾文的名字命名為“達爾文美洲鴕”。
在加拉帕哥斯(太平洋上的小島),達爾文以鬣蜥(產於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大蜥蜴)為主食;在詹姆斯島上,他曾享用過巨龜。“畢爾格號”上曾裝載了48只巨龜作為標本,達爾文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巨龜對他後來發表的進化論有著重要意義。他和他的船員不停地吃掉巨龜,吃完後又把龜殼扔出船去。
現在,每年的2月12日,為了紀念達爾文生日,生物學家們聚集在一起共享以不同種屬動物作原料的盛宴。
兒歌《編玫瑰花環》從何時起開始流傳?
17世紀 18世紀 不能肯定
你肯定是17世紀嗎?據說《編玫瑰花環》這首兒歌與瘟疫有關:玫瑰花環可以引起面板損害,它是感染瘟疫的第一種症狀,走投無路時,用玫瑰花可以測試出是否感染瘟疫;打噴嚏是更嚴重的病症,“我們都倒下了”則象徵著“死亡”。
然而,就像大部分想為兒歌賦予準確歷史意義的嘗試一樣,這種說法並不合理。這一說法最早出現在通俗小說家詹姆斯?李瑟於1961年出版的《瘟疫和火災》一書中,該書生動地記錄了17世紀倫敦的生活。在此之前,這首流傳近400年的旋律與抗禦瘟疫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它們之間是沒有什麼關係。《編玫瑰花環》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版本來自1790年的曼徹斯特,歌詞大意如下:
編一個玫瑰花環
用一整瓶的花朵
鎮上所有的女孩
都為小約希編織
這首兒歌還有法語、德語甚至蓋爾語版本。有的還有第二段,每個人都被鼓動起來,其他版本中還提到了婚禮鈴、水桶、鳥兒和尖塔,有些歌曲中還提到了傑克、吉爾和其他可愛的兒童形象。
更可信的說法是,這首兒歌來自一種轉圈遊戲,其主要元素來自一種“模擬舞會遊戲”,它流行於18世紀美國和英國的新教社群中,在那裡跳舞是被禁止的。
《編玫瑰花環》的旋律依然保留在今天大部分轉圈遊戲中。
1924年,亨利?貝特編輯出版了《兒歌與童話》,她認為這首兒歌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甚至更加遙遠。
《編玫瑰花環》是英國著名的兒歌,歌詞大意是:編一個玫瑰花環,用一口袋的花朵,阿——嚏,阿——嚏,我們都倒下了。以往一般認為,這首兒歌的起源與1664年的倫敦大瘟疫有關。在那次大瘟疫中,倫敦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瘟疫又稱黑死病,因患者的面板上會出現許多黑斑而得名。引起瘟疫的病菌主要是由黑鼠身上的跳蚤傳播的。在1348—1350年間,總共有2500萬歐洲人死於黑死病。——譯者注
納爾遜的最後遺言是什麼?
“親吻我,哈迪” “命運啊”
“喝水、喝水、扇風、扇風、按摩、按摩”
這些確實是這位海軍上將臨死前說的話。當時,他非常燥熱和口渴。他的侍從站在旁邊,給他扇風,喂他檸檬水和加水的葡萄酒,船上的牧師斯科特醫生按摩著他的胸部以減輕疼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