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真經何取?(第2/3 頁)
的榮譽,這大概也已經可以媲美他們在個人專業深造到極深的地步,或者打拼多年成功以後所能獲得的那些地位和頭銜了。
羅慶對丁詩媚道,“當初你讓我幫他報名,參加青山短片大賽的時候,我可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
丁詩媚瞥了他一眼道,“這句話你已經說了三次了。你是復讀機啊。”
羅慶道,“那不一樣。因為是三種不同的場景。”
“不過無論說多少次,我都要說……”
“嗯?”丁詩媚看過來。
羅慶眼眉揚起來,露出一個罕見於他那張精英範臉上的笑容,“你眼光真好。”
丁詩媚怔了一下,然後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次拍馬屁,可不可以不要這麼生硬……”
羅慶揉了揉臉,“看來還需要再提高啊……”但他又從捧著臉狀態下看她,“怎麼感覺你好像不高興,難道是……嫉妒?”
不過羅慶又自問自答,“但你從來不崇尚權威,所以不太可能是嫉妒……你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丁詩媚躊躇了一下,眉宇像是水鄉煙雨間的疏柳,道,“也許放在其他人身上,這是一件大好事,但我總覺得,在他身上,就像是套索,套住了一匹本可以更自由的馬……”
……
王涵也在現場,他們青山日報這次專門為報道本土的兩支陳一聞和丁詩媚的得獎團隊,專門給他批了經費,派遣到現場進行報道,因此王涵也享受了一次公費坐飛機出行,下榻四星賓館的待遇。
在場地,記者等候區的時候,王涵就喜歡往扎堆的人裡鑽,聽各媒體對優勝的評論,特別是陳一聞的《老男孩》和丁詩媚的《青山揚琴》,這其中又以《老男孩》最受關注。
也有人得知他是《青山日報》的派遣後,豎起大拇指,說他們青山年輕人才輩出,是個好地方啊!
王涵就覺得,看看,這往往就是一場比賽的意義,在這樣的一場比賽優勝,一部《老男孩》,比一座城市費盡心思的搞各種城市形象片宣傳,形象工程,來得讓人有辨識力,影響力大得多了!
這不,光是“來自青山市兩所大學的兩部奪獎作品,特別是《老男孩》”這麼個說辭,就能反覆讓“青山市”轟炸全國各地的觀眾們,讓人對青山市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他們青山之福,是青山的驕傲啊!
難怪歷來很多城市都在爭各種各樣的名人故居,名人誕生地。別的什麼學術性的一堆心理名詞分析都別說了,就是在這種場合,說一句“這人是我們那地兒的!”“這作品是我們青山大學誕生的!”
簡直就是給青山人套了個群體buff,效果是一旦念出“某某某是我們那地方人”的咒語,立即自帶“讓人刮目相看+1”的特效。
而至於接下來聽聞電影協會的副秘書長邢鉞芳會在集體會議後跟陳一聞單獨進行一個電協的預備入會考察交流,在媒體群中又掀起一波波瀾,眾多媒體人又精神起來了,好像電協上次從大學生電影節直接考察選拔入會成員,還是五年前吧!?
就在眾多媒體人在媒體區交頭接耳為此事議論紛紛的時候,王涵留意到那邊的一箇中年男人,坐在凳子上,皺著眉頭,咬著筆桿子。
這人所在的地方,旁邊的媒體人倒是自顧自交頭接耳聊得甚歡,唯獨避開他,甚至連他旁邊的左右位置上,都空了好幾個座位,有的人甚至願意擠在一堆,似乎也不願意和他並坐。
那人叫寧峰,來自《時光報》,時光報是一份針砭時弊的媒體,往往因為觀點犀利突破邊際飽受詬病,寧峰是時光報的一名“大寫手”,也是俗稱的大記。媒體圈知道他的人都恨不得避瘟神一樣避開。因為這傢伙敢寫敢報道的東西,有時候圈內人只覺得咋舌。
而王涵也是作為一位媒體後進,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今日沒想到會在電影節會場媒體記者區看到真人。也算是久仰大名了。
如今一場電協藉著電影節上召開的青年影人會即將開會,眼看著這次電影節比賽獲獎各方團體進場的時候,王涵看到寧峰突然從座位上起身,衝到了前面去,剛好在陳一聞一行即將進入會場的走廊處攔住了他們。
王涵也隨即跟上,他其實也想找機會採訪陳一聞的。就聽到寧峰在那邊道。
“我是《時光報》的記者,我看過了你的作品,我個人認為不錯,至少比現在市面上很多所謂的電影好!
聽說電協想招攬你,恭喜了。
我國電影不缺乏一堆在五彩祥雲的體制和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