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1/4 頁)
1953年冬,某幹部的家屬路過門衛,拒不接受衛兵驗證,始則破口大罵,繼而動手打人,衛兵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堅持要這個撒潑的家屬出示入門證,事後這個家屬被處以半天禁閉的懲罰。
陳賡多次講過“衛士神聖”,因而這次打衛兵的事件在《工學》報上公佈後,對那些愛擺架子,瞧不起“大兵”的人是個教育。
開學典禮之後,陳賡下達命令,在王字樓門廳內設立軍旗保管處,專設軍旗員,規定“軍人每日第一次經過軍旗保管處時,均應向軍旗敬禮”。營管處一個施工員經過軍旗前不但不敬禮,反而說:“軍旗還不是布做的!” 軍旗是軍隊榮譽、勇敢和光榮的象徵,侮辱軍旗是嚴重違紀行為,營管處給此人警告處分,並在《工學》報上明文公佈。
至於對浪費水電、軍容風紀不好等不良現象的批評,每次均有迴音,受到批評的人在報上虛心檢討,保證今後不犯云云。
《工學》報經常報道學院各單位的先進事蹟。練習團重炮隊有位副排長叫石修安,是個抗日戰爭後期參軍的老兵,他從二高步校來到哈軍工後,埋頭苦幹,兢兢業業,是練習團的老模範。基建開始,他奉命帶領全排上工地,總是搶最重的任務。別人從地面往四樓上挑磚,每次最多24塊,他每次必挑32塊,他的表率作用,保證了建築工程的正常進行。夜裡,戰士們睡覺了,他就找個地方學文化,很快摘掉文盲帽子,達到高小文化程度。石修安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績,被練習團評為“好黨員”。
20世紀50年代的青年人都崇拜英雄,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每個進步青年的必讀書籍,人們把保爾?柯察金當作學習的楷模。1953年,新書《把一切獻給黨》出版,樹立起一箇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在全國青年中引起強烈反響。該書作者吳運鐸是新四軍兵工廠的機械工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中捨生忘死地工作,負傷百餘處,手腳殘廢,左眼失明,為革命立下大功。
《把一切獻給黨》剛剛出版,《工學》報就選登該書的主要章節,吳運鐸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動了哈軍工的年輕人,一個向吳運鐸學習的讀書活動在各個系裡開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院政治部的領導下,各個部、系黨團支部都組織不同形式的座談會,對照吳運鐸,討論一個革命者應如何忠心耿耿地對待黨的事業。
二期學員的思想問題比較多,特別是許多家長拖後腿,不願讓孩子當兵。有的學員向家裡寫信冒稱為“哈工大”,不敢寫“103部隊”,預科四隊有個學員叫範飛達,同時接到姐姐和妹妹的來信,姐姐熱情鼓勵他在部隊好好幹,妹妹卻挖苦道:“偉大的範飛達同志,請你告訴我,現在國家需要你們作什麼?學工程又何必參軍呢?”範飛達知道15歲的小妹妹不會寫這樣的信,這是母親指使妹妹乾的。範飛達把這件事告訴了指導員,結合學習吳運鐸的活動,指導員讓範飛達耐心做好母親的工作,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努力在軍工學本領,像吳運鐸那樣把一切獻給黨的光輝事業。
學員們讀吳運鐸的書,教授們也讀。黃明慎副教授在《工學》報上發表文章說:“在暑假裡,我讀了吳運鐸同志寫的《把一切獻給黨》。吳運鐸同志在敵後根據地的極端困難的環境中,憑著一部車床建立了‘世界上惟一的兵工廠’的事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和教育。最近我從院教授會調到三系的專業教授會工作,面對著自己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完全陌生的新問題,我感到有些困難,但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比起吳運鐸同志,我的困難就不算什麼了,對於搞好新的工作,我有了更大的信心。”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20 《工學》創刊 吳運鐸精神催人奮進(3)
在學習吳運鐸的活動中,軍械處保管員、青年團員郝立柱見義勇為,捨己救人。那天,他路過宣化街的一眼土井,看到一群人聚在土井邊張皇失措地亂嚷亂叫,他擠進去一看,原來一個姑娘掉進這眼“轆轤井”中,大家正在用繩子打撈。可那個姑娘連淹帶凍,已失去知覺,眼看有生命危險。
看著黑洞洞的井口,郝立柱不容多想,他抓住井繩就下了井,迅速托起姑娘的頭,把繩子套在她的身上,自己又纏住另一根繩子,擺動井繩送出訊號,井上的群眾一齊使勁,把他們拖到井口,井口太小,不能同時上兩個人,郝立柱兩腳蹬著井壁的石頭,把姑娘託在頭上,終於把她救出險境。
郝立柱棉衣棉褲已經溼透了,群眾爭著拉他進屋烤火換衣服,他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