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姑娘饞了,跑到太平橋一家清真飯館裡,還沒看清招牌就問人家賣不賣豬頭肉?回民夥計一瞪眼,哪兒來的瘋丫頭?把她倆給哄了出去。
陳賡開懷大笑,點著郭群芳說:“你們這些女學員也夠淘的!怎麼樣?學習沒問題吧?有沒有偷偷談戀愛的呀?”
柯小雯和郭群芳直搖頭:“誰敢呀?隊幹部整天盯著我們,班裡幹部談話都得敞著門。”
陳賡“哼”了一聲,點著她倆兒: “反正你們這些女學員呀,都是定時炸彈!”
大家笑了一陣,趕快動手包餃子。
1954年是哈軍工各項工作走上正軌,蒸蒸日上的一年。黨委一班人加強團結,政通人和,特別是二劉的積極工作,主動為陳賡分挑擔子,讓陳賡頗感欣慰。二期基建工程在3月中就轟轟烈烈地幹起來,五棟系大樓天天見長,陳賡心中高興,經常爬到腳手架上看一看。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27 陳賡履新 實習教員揚波膠州灣(2)
經過兩年的建設,當初從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調來的10餘名南京老工人和十幾臺舊機床,已經發展為有156名職工、168臺各種機械加工裝置、8000平方米新廠房的生產實習工廠,這更令陳賡興奮不已。
6月1日,實習工廠舉行建成和試車典禮,陳賡特別穿上一身新軍裝,把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為工廠剪綵並講話。他拍著首任廠長劉長祿的肩頭說:“小劉呀,咱們工廠的裝置都是從國內外訂購的新產品,要讓它們發揮作用,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就要看你的啦!”
5月中旬,朝鮮平壤至咸寧的鐵路修復通車。金日成首相向中國政府發出邀請,中央派出呂正操、劉居英和郭維城三人代表團赴朝鮮參加通車典禮。
劉居英重返昔日戰場,恍若隔世,感慨不已。停戰剛剛8個月,朝鮮人民在醫治戰爭創傷和重建家園的建設中已取得喜人的成績。陪同劉居英赴朝的秘書李木驚訝地發現,劉副院長俄文相當不錯,竟能與蘇聯專家口語對話。金日成首相熱情會見和款待中國代表團全體成員,特別拉著老朋友劉居英親切交談。
劉居英在朝鮮訪問了5天后返回學院,在陳賡的支援下,大刀闊斧抓教學,落實經毛澤東批准的教育計劃,又和徐立行、張述祖等一起制定《緊密結合教學,適當解決國防工業生產中的技術問題》的檔案,加強學院的科學研究工作。11月又先後組織成立了學院教材編審委員會和教學方法指導委員會,學院一些重大會議已由劉居英來主持了。
1954年也是八方俊才薈萃軍工的一年。這一年從全國、全軍調入哈軍工的眾多專家學者中有一位後來成為中國巨型計算機的學科帶頭人慈雲桂,他中等身材,面板白皙,慈眉善目,言談舉止中透出雍容儒雅的學者氣度。
慈雲桂是安徽省桐城縣人,1917年10月5日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慈昌灼只讀過四年私塾,一輩子辛苦務農。慈雲桂自幼聰慧,5歲啟蒙,7歲能文。13歲那年,慈雲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桐城中學,在艱難困苦之中,勤奮刻苦,讀完高中。1938年8月,他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然而國難當頭,清華南遷,他無法去昆明報到,只好留在湖南大學就讀。1942年7月,他從湖南大學畢業,因成績優秀而被舉薦到清華大學讀研究生,從事微波理論和雷達技術的研究。1946年1月清華大學派他去英國考察,在英國工作了8個月後返校任教。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他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放棄了公費留美的機會。
新中國成立後,慈雲桂已是清華大學的講師,1950年4月,他受聘大連海校副教授,任雷達通訊系副主任,成為大連海校挑大樑的骨幹教員。
為了支援哈軍工,海軍發揚高風格,肖勁光忍痛割愛,把慈雲桂等一批年輕有為的教員調給哈軍工海軍工程系。
慈雲桂剛到哈軍工那天,兩年前從大連海校調來的楊士莪來看他,慈雲桂請他談談初到哈軍工時的印象。
楊士莪快人快語,他說:“我在海校工作時最想不通的是上級有條規定:除了俄文書外,所有外文圖書,包括純科技書籍,都是充斥著資產階級思想的,因此一律上交沒收,我對此心中有氣,情緒低落。1952年底調來軍工時,我趁機要回來大部分外文科技圖書,但還是弄丟了一些,我可心痛了。初到軍工還沒分配工作,院圖書館找我們去幫忙,給外文圖書分類,哎呀,整間整間的各個國家的圖書,真把我給看傻了。這所大學學風開明,政策對頭,陳賡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