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部分(第1/4 頁)
合約其實不算什麼,只是讓蒙古人覺得,南下的機會來了罷了。
蒙古人定下來的戰略,在春天的時候,便為趙石所知,這是蒙古人完全無法想象的一種戰爭模式……
不過,放在粗獷的蒙古軍身上,也不值得奇怪,他們現在,根本體會不到大秦軍政體系是怎樣運轉,並在戰場上發揮出如何可怕的威力的。
而蒙古人制定的戰略,在趙石看來,也非常之可笑。(未完待續……)
第十四捲風雲激盪幾時休第一千五百五十章享受
(阿草修改了一些章節,有點忐忑,也心塞的厲害,像將血這樣的一本書,都需要修改,我不知道,別的作者要修改多少地方,只能說,自此以後,網文無愛情了,默哀三分鐘,因為阿草修改了幾處,覺得太麻煩,所以之後再有不妥的地方,全都用省略號來代替了,期間造成的閱讀不便,請書友們諒解,要抱怨的話,也別找阿草,找上面的那些大人們吧,呵呵……)
蒙古人的戰略其實簡單而又直接,可以說,並沒有多少心意。
他們的戰略目標,定的很宏大。
想要趁秦宋交戰之際,南渡黃河,將交戰中的秦國大軍,消滅在河南,兩淮之間。
當然,蒙古人還有著些自知之明,這個戰略目標,其實也只是說說,蒙古人打仗,一般都是打起來再看,沒多少明確的目的。
讓趙石感到可笑的地方在於。
蒙古人在想要挑戰大秦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的時候,竟然沒幾個人想到防守的問題,當然,這和他們的作戰風格不無關係。
而蒙古人中的很多將領,也都認為,在他們馬蹄之下,沒有誰能擋得住他們的進攻,或者更確切一些說來,應該是即便打不過,別人也追不上他們。
驕狂嗎?確實驕狂,桀驁嗎?確實桀驁。
但蒙古諸部崛起於東北草原之初,就是這樣一路打下來的。
他們打敗了篾兒乞人,打敗塔塔爾人。擠走了克烈部。打敗了金國人。他們用一連串的勝利,鑄就了這樣的自信和驕傲。
長期的反覆劫掠,其實才是他們最主要的戰爭手段。
這一次,他們決心和大秦開戰,也照樣脫離不了這個範疇。
只不過,他們也意識到,這一次的敵人非常之強大,所以有了難得的謹慎罷了。
所以。先來到河北的,只是兩個萬人隊,接平亂之機,想要先窺伺一番,試探一下秦人剛剛佔據的河南東路是否穩固,秦**隊的戰力是否如傳說般強勁。
如果,秦國的軍隊表現出哪怕一絲軟弱,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露出獠牙,將他們當年在金國人身上做過一切,拿出來重演一番。
而成吉思汗鐵木真。也是一位狡詐的軍事統帥,他給自己留下了一些妥協的餘地。
進入河南的蒙古軍。會找到很多借口,一旦秦國人表現出了他們的實力,而他又覺得力有未逮,那麼,乞和的使者,會很快去到長安,實際上,向大秦皇帝陛下稱臣的書信,都已經準備好了。
鷹視狼顧,用來形容這位蒙古英雄,再適合不過。
而現在,因張柔降秦,蒙古人的藉口會更為紮實……
果然,在秋風漸起之日,蒙古人的使者來到了開封,求見河南東路宣撫使種懷玉,強硬的要求大秦交出張柔,不然的話,剛剛定力不久的約定,將不會束縛住蒙古騎兵們的馬蹄……
到了這個時候,蒙古人竟然還不知曉,大將軍趙石來到開封的訊息。
這樣的一個戰爭開端,讓趙石感覺有些振奮,又有點失望。
振奮的是,多年前的心願,今日終於成為了現實。
失望的是,這樣一個蒙著眼睛的對手,即便戰而勝之,也只能說,勝之不武。
但戰爭,從來容不下僑情的餘地。
趙石領兵多年,不會因為這點失望,而拿麾下將士的性命來開玩笑。
於是,按照劇本,種懷玉“大怒”,斬殺了使者的護衛,並將使者的雙耳割下,將其送回了黃河北岸。
而這個時候,駐紮在黃河北岸,虎視眈眈,因使者之事,而暴怒非常的蒙古將領們不知道的是,戰爭已經以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方式開始了……
闊亦田草原東北,蒙古諸部草原邊緣。
溫勒兀兒忽慵懶的趟在如羊毛毯一般柔軟的草地上,一邊一口口的喝著奶酒,一邊愜意的哼唱著歌謠。
跟他相伴多年的戰馬,在他身邊啃著草皮,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