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第1/4 頁)
的救星。
[古德里安後來寫道]當時,無可駁辯的事實似乎是,大多數德國人民仍然相信阿道夫·希特勒,如果希特勒死了,他們會認為謀殺者殺害的是唯一能夠使戰爭勝利結束的人。
勃魯門特里特將軍雖然沒有參加叛變計劃,但是如果他的上司克魯格能夠堅強些,他一定也會支援叛變的。他在戰爭結束之後還發現,至少“在平民中有一半人在聽到德國的將軍們參加了推翻希特勒的計劃時大吃一驚,因此他們痛恨這些將軍們。在陸軍中間也表現同樣的情緒”。
希特勒用一種無法解釋的催眠術——至少在我這個非德國人看來是如此——始終得到這一偉大民族對他的忠誠和信任。不可避免地,德國人民像一群不會說話的牲畜一樣,但是懷著一種使他們不同於牲畜的虔誠的信念,甚至熱情,盲目地跟著他跳下懸崖,投向國家的滅亡。
第三十章 德國的征服
戰爭打到了德國本土。
希特勒還沒有來得及從7 月20日炸彈案的震動中恢復過來,便又面臨著法國和比利時的丟失及東戰場的巨大攻勢。敵軍以壓倒優勢兵力從四面八方向帝國進逼。
從1944年6 月10日開始的俄國夏季攻勢,節節勝利,到8 月中旬,紅軍打到了東普魯士邊境,在波羅的海地區包圍了德國50個師,深入到芬蘭的維堡,消滅了中央集團軍,而且在六個星期內在這條戰線上推進了400 英里,到達維斯杜拉河與華沙隔河相望。同時,在南線從8 月20日開始發動新攻勢,月底就佔領了羅馬尼亞和供給德軍天然汽油唯一重要來源的普洛那什特油田。8 月26日,保加利亞正式退出戰爭,德軍開始從該國倉皇撤退。9 月間,芬蘭也退出戰爭,並向拒絕撤離其領土的德軍開火。
在西線,法國迅速解放了。在新近成立的美國第三軍團司令巴頓將軍身上,美國人找到了一位坦克將軍,與在非洲的隆美爾一樣驍勇善戰。7 月30日他攻克了阿夫朗舍之後,即讓布里塔尼自生自滅,而開始向在諾曼第一線的德軍進行大包抄,向東南推進到盧瓦爾河畔的奧爾良,然後轉師向東推進到巴黎南面的塞納河。8 月23日盟軍抵達巴黎東南方和西北方的塞納河,兩天以後,雅克·勒克萊克將軍所率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和美國第四步兵師就攻進了巴黎。被德國佔領了4 年之久有法蘭西榮譽之稱的這一偉大城市解放了。人們發現法國抵抗運動部隊已經基本上控制了巴黎,還發現塞納河上的橋樑——其中有許多都是藝術品——均未遭受破壞。在法國的德軍殘餘部隊現在正在全線撤退之中。在北非戰勝隆美爾的蒙哥馬利,於9 月1日晉升為元帥,率領加拿大第一軍團和英國第二軍團在4天內挺進200 英里,從塞納河下游透過有歷史意義的1914—1918年和1940年的戰場進入比利時。9 月3 日攻陷布魯塞爾,次日又攻克安特衛普。盟軍進展神速,德軍甚至來不及破壞安特衛普的港口裝置。這對盟軍說來是一件大喜事,因為該港障礙一旦掃清之後,即可成為英美軍隊的一個主要供應基地。
在英加軍隊的南面,古特尼·H·霍季斯將軍率領的美國第一軍團以同樣速度攻入比利時的東南方,到達1940年5 月德軍致命的突破從那裡開始的纓斯河,攻佔納繆爾和列日的堡壘,使得德軍沒有時間進行防守。在第一軍的南面,巴頓的第三軍團攻佔了凡爾登,包圍梅茨,進抵摩澤爾河,並在貝耳福爾山峽與法美第七軍團會師;該軍團在亞歷山大·派契將軍指揮下於8 月15日在法國南部海岸一帶登陸,迅速挺進到羅尼河流域。
到8 月底,西線德軍已損失50萬人,其中半數是被俘的;並且損失了幾乎全部的坦克、重炮和載重汽車。已經沒有什麼東西能用來保衛祖國了。曾經大肆吹噓過的齊格菲防線實際上已無人防守,也沒有武器防守。西線絕大多數德軍將領都認為大勢已去。斯派達爾說:“地面部隊已經不再存在了,更不要說空軍。”於9 月4 日重新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的倫斯德在戰後對盟軍提審人員說:“就我個人來說,戰爭在9 月間就結束了。”
但對阿道夫·希特勒來說,卻不是如此。8 月31日,他在大本營對一些將軍們訓話,試圖給他們灌輸鐵的意志並鼓舞士氣。
我們在必要時將在萊因河上作戰。這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戰鬥下去,正如腓德烈大王所說,要一直打到那些該死的敵人之中有一個精疲力竭不能再戰為止。我們要作戰到底,一直打到贏得在今後50—100 年內能夠保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