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爺離開洛陽……。”
“站住,什麼人?”李信正和家丁說話,外面突然有人喊喝,“來人啊!有人劫獄……。”
朱由崧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奔跑著,身邊的人不斷的倒下,他連看一眼的時間都沒有,倒是心中記掛著這些人的好處。
“王爺,這邊走,從排水溝爬出去。”李信見朱由崧肥胖的身體跑的那麼快,生怕朱由崧跑錯了地方,再被抓住就活不成啦!
朱由崧顧不得排水溝中的惡臭,跳進去往外爬,一邊爬一邊道:“到底怎麼了?”
李信推著朱由崧往外爬,道:“河南巡撫劉湛打著王爺的旗號叛亂了,今天他們找來了一個胖子冒充王爺,我探聽到他們明天就要殺了王爺,準備沒有充分就來救王爺了……。”在福王府逃過一劫的李信探聽了很多事情,一一講給朱由崧聽,不過內裡的詳情他知道的不多。
聽了李信的解說,腦子不笨的朱由崧前後一竄連,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臉色極其難看,權衡利弊之後,決定馬上去北京。
【關於最近的不合理,作者只能說,會盡力的自圓其說o(∩_∩)o】
正文 第一二三章 【挺進大別山】
朱由崧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把自己遭的罪傾訴出來,當然了,有些說辭他已經跟李信商量過了,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他心中有數。
宋獻策聽完了朱由崧的話,皺著眉頭道:“王爺是說徐龍星打算奪取開封,然後兵發南京?這似乎不是徐龍星最好的策略。”
袁崇煥也點頭道:“不錯,徐龍星手上並沒有那麼多兵力,雖然不清楚詳情,但是我判斷徐龍星手上最多不過兩萬人馬,他膽敢謀反,肯定是事先計劃周詳了的,如此倉促的奪取南京,豈不是自尋死路。”
我聽了宋獻策和袁崇煥的分析,說道:“我們對徐龍星的實際底細知道的並不多,他是如何打算的我們無法知道,現在我們面對的威脅來自三方面,一是皇太極那裡,二是白蓮教,三是徐龍星,兩位愛卿覺得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哪裡呢?”其實這三方面的威脅都不小,但是如此混亂的局面,總要分出輕重緩急才行。
宋獻策沉吟一聲道:“我覺得威脅最小的反而是佈局的徐龍星,他手中的實力我們雖然不知道,但是軍事鬥爭的能力確屬他最為薄弱,韃子那裡是一大隱患,八旗兵馬戰鬥力強大,此時又有了火器助陣,是個極其難纏的對手,白蓮教也不容小覷,在短時間內必然會形成大勢,加上黃河決口,荼毒千里,活不下去的百姓有很多都會投靠白蓮教活命,所以我覺得有兩個策略,第一是派重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徐龍星的人馬滅掉,因為他們現在看起來最好對付,滅掉徐龍星可以使我軍士氣為之振奮;第二是最後再對付徐龍星,因為白蓮教和韃子的威脅是迫切的,不能給他們壯大的時間和機會,至於如何決策,請皇上定奪。”
袁崇煥清了清嗓子道:“宋先生的分析有道理,我認為應該先北後南,韃子的野心不小,皇太極又是詭計多端的老狐狸,戰場的主動權絕對不能給韃子。”跟韃子打交道多年的袁崇煥覺得還是韃子的威脅更大。
“攘外必先安內。”我先說了這麼一嘴,我記得大明朝的滅亡不光是韃子的威脅,而是自身的原因佔了一多半,內部如果一團糟,又怎麼能面對外來的威脅呢!不管怎麼樣,都不該讓徐龍星和白蓮教發展壯大,而且白蓮教已經不是單純的“邪教”,裡面很多骨幹都是以前的農民軍頭目,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一旦成了氣候,豈不又走回歷史的老路。
我深吸一口氣,道:“內部的混亂不清除,如何面對外部的威脅,拖著殘病的身體是不能支援長久的,國家更是這樣,朕覺得首先就應該發兵滅掉徐龍星,沒有他,怎麼會如此狼狽,內部的作戰朕來負責,元素,朕把韃子交給你了,拿出你的能耐來,別讓韃子騎到我們的頭上。”
袁崇煥的長處就是對付韃子,這個安排讓他覺得滿意,同時覺得崇禎皇帝頗能知人善任,讓他去對付白蓮教和徐龍星,效果也許不會那麼好。
宋獻策見崇禎皇帝做出這個決定,對崇禎皇帝的能力很是讚賞,道:“皇上說的很對,大帥到了遼東,記住不要跟韃子硬碰硬,要拖住韃子,尋找合適的戰機,畢竟朝廷的財力無法支援長久的兩線作戰。”
袁崇煥點頭道:“先生說的有道理,本帥知道該怎麼做,皇上,元素帶來的三萬人馬就不能帶走了,帶著數騎趕回遼東即可。”
我手上可供調派的兵力確實不多,京畿人馬多半有徐龍星的密探,還不能做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