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第2/4 頁)
北,蒙古人的寨子是東,漢人的寨子是西。
正文 第四七三節蒙古文字 (1)
但是這和金木水火有關係嗎?就算太陽神樹算做是南火,還有一點切合,那麼北水呢?北方只有石頭,東木呢?蒙古人的寨子倒也是桃木做的,可是這算嗎?西金,而漢人的寨子裡林國餘隻發現了一個判官筆是鐵做的,和金也實在是不著邊。中央是土,可是正中央應該是一條河才對。
桃花陣裡的陽錯位,總不會到了這裡,連五行都錯位了吧?
林國餘和朱雀仙子同時說出的那一句話,讓長老不知所措。他不清楚兩位“太陽神的使者”因為什麼原因而竟然同時說出同一句話來,而那句話,他卻是聽不懂的。他不禁向其其格問道:“尊敬的太陽神的侍女,不知道這兩位剛才說的什麼啊?”
其其格轉達了一下,朱雀仙子笑了笑:“沒有什麼。我的意思是說,你那句話是我們都知道的,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恐怕和地獄神的陵墓入口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你還知道別的什麼歌謠傳下來嗎?”
長老搖了搖頭:“沒有。我們並不象是漢人,我們是沒有文字傳世的,所有的東西都是上一代向下口傳心授。更由於我們在這裡的特殊的情況,使得不能夠形成漢人的家庭模式,只有隨意交合產下後代,所以就算先祖時候有文字傳世,在這麼漫長的時間內也早就沒有了。而特殊的歌了,我卻只知道這一句。象《牧羊曲》之類,也都只是聽前人提到過名子,可是在這裡我們連羊長的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更不要提到牧羊了,於是便也都失傳了。”
蒙古原本是沒有文字的。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之時,乃蠻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採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
自元世祖委託國師八思巴另制八思巴字,每以“畏兀字”呼之,以示區別。但雖然禁令屢下,當時的蒙古人仍然喜歡使用蒙古文字,八思巴字遂轉以寫他族語音。直到明朝建立,元順帝北返,新字都罕見有人使用。嶺北等處諸蒙人仍以畏兀兒字型為正宗。
蒙古文字只有掌權的權貴們才有資格學習,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用的,因此也沒有大規模的普及出來。而且就算是在元代中央,也有很多的人不會寫蒙古文字,所以有形成了元代一些書籍的一些怪異現象,即用漢字來書寫蒙古文。這點和我們上學時代在英文書下面寫“古得貓寧,古得一蚊寧”相似,當然大家也肯定明白,這種東西寫出來和講出來是極不相同的,結果造成了大量的文獻的丟失。
正文 第四七三節蒙古文字 (2)
結果造成的一個很大的影響就是在明代所編寫的《元史》極其的混亂,是二十四史中最慘不忍睹的,很多人把這歸咎於明人自朱元璋起,治學態度就極不嚴謹,但是這和元代文字的混亂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直到了清代康乾時期,由於佛教的大量進入蒙古,使得原始宗教,比如“撒滿教”的幾近消亡,而佛教經書則要大量的翻譯,這時便出現了一種“阿里嘎裡字型”這時蒙古文字才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史稱為“古典蒙文”後來又漸漸的引入了多種蒙古文,使得蒙古文字更加多樣化。
做為梁王后人的蒙古寨子,沒有文字是非常的正常的。
然而這對於急於找出梁王陵墓的林國餘等人實在不是什麼好訊息。如果有了文字記載,那麼找出梁王陵則要容易的多,只憑這些口傳歌謠,時代久遠,就必不可少的出現丟失或走樣。而這個歌謠,從表面聽起來,的確是真的毫無用處。
林國餘和朱雀仙子一起把漢人那裡得來的四獸和蒙古人這裡得到的四行一起研究了許多遍,仍然是毫無進展,再等看到外面,已經是一團漆黑。蒙古寨子裡的人大多已經按照這種作息開始睡覺了,朱雀仙子把兩枚桃魅內丹收了起來,向林國餘說道:“林弟弟,怎麼樣,陪姐姐我出去轉一轉?”
林國餘伸了個懶腰,說道:“好,反正這些天也實在是無聊到了極點。光是忙著白天分析梁王陵的訊息,晚上睡覺了,現在就走走看看。”
二人自蒙古寨子裡出來,便走到了村外,一直順著前路,走到了河邊。河水中已經去產卵的魚還沒有回來,就只有岸邊的蚯蚓在泥土裡動著。林國餘隨手拿起幾條,這些蚯蚓都有手指般粗細,如果到了蒙古人的手裡,又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了。
正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