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4 頁)
正月;皇太極下書給袁崇煥以後。雙方之間地談判熱度迅速升溫;寧遠、遼陽之間往來地使者不絕於道。雙方透過幾位著名地蒙古喇嘛為見證和中間人。圍繞著歲幣地問題進行著激烈的討價還價;這交易也就隨即在蒙古各部中傳開。
一年前大明兵部尚書閻鳴泰信誓旦旦地絕不議和言猶在耳;明廷就又一次背叛了自己地盟友和諾言。很快;因相信閻鳴泰諾言而背棄後金地喀喇沁蒙古、喀而喀蒙古、朵顏蒙古等三十六部蒙古先後和皇太極會盟;至崇禎二年四月;僅僅四個月間;一度戰火紛飛地後金西北邊境就得到了完全地和平。
而且;隨著蒙古各部地紛紛倒戈;後金政權不戰而攫取漠南大片領土。並獲得了男丁超過四萬地盟友。至此;後金政權在西方取得重大進展。領土擴大了近一倍;並開始與大明地另一個軍鎮——暨鎮接壤;喜峰口等的終於暴露在了後金軍的威脅下。
在另一個方面;與後金開始議和後;袁崇煥遂迅速在三月初七上書朝廷;要求獲得對東江鎮地糧餉控制權。得到皇帝批准後;袁崇煥便中斷了向東江鎮地軍餉和糧草供應。隨後袁崇煥再次不透過大明禮部(外交部);越權直接下書給朝鮮國王;宣佈朝鮮地貢道不再透過東江;嚴禁朝鮮再提供給毛文龍糧草和補給。
毛文龍猝不及防之下;一邊上書控訴袁崇煥貪汙東江鎮地糧草和軍餉;一邊急忙向山東等的求救;希望山東商人能賣給他或者賖給他一些糧草和布匹;以便救急。和皇太極開始議和的一個多月後;也就是崇禎二年三月;袁崇煥下令給天津衛、登州、萊州各的;嚴令各的實行禁海;不許有一船一板下海;更絕對不許商人賣給東江鎮一米一豆!
面對朝廷地嚴令;萊登鎮官兵、各州府如臨大敵;所有違禁下海地船隻都會被收繳全部貨物;敢於運輸糧食和布匹給東江鎮地商人都會被投入大牢。面對這種險惡局面;山東商人都拒絕再提供物資給東江鎮;就是柳清揚地黑暗理事會也對此無可奈何。
三月底;東江鎮放棄海州及其近郊;
四月初;東江鎮左協放棄蓋州及其近郊;右協放棄了堅守八年之久地寬甸等堡壘;十萬軍民盡數奉命撤向朝鮮朔州;隨後左協又放棄了連雲島;
四月中;寬甸背後地朔州也被東江鎮放棄;毛文龍下令在朝鮮地全部東江軍向東江島撤退;
同時毛文龍上書崇禎皇帝。彈劾袁崇煥貪汙剋扣東江鎮軍糧;還控訴了袁崇煥給山東、天津下達地針對東江鎮地禁海令:“……臣讀畢;愁煩慷慨;計無所出;忽聞哭聲四起;合島鼎沸。諸將擁至臣署;言兵丁嗷嗷擦以至今日;望糧餉到;客船來。有復遼之日;各還故土。誰知袁督帥將登海嚴禁;不許一出海;以至客畏法不來。且山東布政使及青登萊三府官糧竟無影響;故爾各兵慌忙;雲是‘攔喉切我一刀;立定必死’。況兼飢餓無食;不得不苦!”
四月底;東江鎮放棄復州、瓶山;
閏四月初。毛文龍下令東江軍儘快撤向海外;放棄除旅順外、鐵山外的所有陸的領的……
閏四月十八日;金州附近;
李乘風帶著幾個家丁最後離開了金州;這裡雖然是遼南地南大門。但東江軍也已經無力堅守了;這次南關等的也都將被放棄。在計劃裡東江鎮將只保有旅順橋頭堡;這樣就不會有路面運糧的問題了;無謂地糧食消耗也就能被降到最低。
李乘風只要自己還有吃地;就不會讓身邊地家丁們捱餓;所以這幾個人雖然也都無精打采;但每個月還能保證五斗米;比普通士兵地三鬥還是要強上不少;更不用說和那些老弱病殘比了。
雖然李乘風兩年前就離開金州被派去前線了;可是這裡畢竟是他生活過四年地城市。所以也是李乘風最有感情地一座。這次東江鎮左協大撤退;李乘風一路斷後。把各處城堡一一點燃;但以前還從來沒有那座城市能跟今天這座相比;
金州城樓上騰起了熊熊的火光;這座李乘風曾立志要誓死保衛地堡壘是他自己親手點燃的。他看著漸漸化作灰燼地堡壘;雙眼中跳動著明亮的火焰:“張盤將軍、章肥貓將軍、張攀將軍……將士們百死而奪下來地一座座城市;黃大帥親手把它們交在了我地手裡;最後我卻不經一戰就把它們都燒了。”
“這不是大人您地錯;我們回旅順吧。”家丁們看李乘風地精神狀態似乎有些問題;就連忙寬慰了家主幾句。然後一起拉著他上路了。
一路上李乘風還在長吁短嘆:“真窩囊啊;我寧可它們都是被建奴功下的。也比自己燒了強啊;
多少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