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頁)
八賴烙巡凰榔兜饋保�撬�且膊⒎峭耆�揮姓蕉妨Α�
耀州一戰後馬世龍已經失勢,以黃石想來,關寧軍五總兵除了寧遠總兵滿桂外,剩下的楊麒等將領基本上也完了。這次覺華之戰打勝,斬首了這麼多首級,黃石估計這次與他配合的三位關寧參將升官是必然的。三個人都能升總兵自然最好,就算不能每個人都升為總兵,至少升為副將還是大有希望的。
只要能升一個總兵、兩個副將上去,黃石覺得以後也算是能和關寧軍拉上交情了。再說覺華還有三位遊擊,這次功勞這麼大,肯定也跑不了他們的一份。經過這一仗,長生島軍隊與這幾位將領的關係可說是非比尋常了,以後就算是調來遼西當差,黃石也不怕完全被人架空了。
胡一寧歸隊時,黃石手下的馬力也恢復了一些,他親自領隊帶著大家繼續向北搜尋,一路上零零星星又找到了些散兵。為了節約馬力,黃石和內衛們都是牽著馬步行,近千關寧軍官兵自然也是有樣學樣。反正人多走幾步又不會有多累,一旦到了危機關頭馬力可是能決定生死勝負的。
黃石一邊走一邊把找到的散兵打發回覺華,這些人大多沒有馬匹,萬一遭遇到後金大隊騎兵,帶他們逃跑也很不容易。可是如果不能把他們活著帶離戰場,那黃石又何必冒險來打這一仗呢?黃石雖然是牽馬步行,但他也刻意走在大軍之前,以便讓那些得救的關寧軍士兵都能看見長生島的旗幟。
這些士兵心裡自然也都清楚是誰救了他們地命。有這些人口口相傳,在關寧軍中自然就多了不少義務廣告員。走了幾里路出去後,黃石就已經收攏了三、四百散兵,他們千恩萬謝後紛紛踏上歸途,三三兩兩地結伴向著南方走去。
黃石記得歷史上寧遠堡為了萬無一失。所以把四座堡門都嚴嚴地封死了,後金大軍離開三天後袁崇煥才從寧遠堡守軍中招募了幾個“死士”,把他們從城頭上下去給山海關報信。現在要是想讓寧遠堡內的關寧鐵騎開堡門,那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所以黃石囑咐這些士兵不必耽誤時間去寧遠堡叫門了。覺華的趙通判應該已經煮好湯熱好飯,立刻返回覺華才是道理。
黃石也還記得自己七月去金州時的情景,那時他已經成為了遼南副將,前去金州是為了檢查進攻復州的戰備準備情況。金州堡內地數萬百姓都湧到街頭迎接自己。雖然南關之戰已經過去了半年,但那些因為黃石而得救的軍戶的感激之情不但沒有消退,反而像陳年的老酒一樣越釀越濃。金州堡那麼多軍戶。家家都立著黃石地長生碑,當時看著幾萬張向他歡呼雀躍的面容,黃石不禁想到——等平定遼東後,就在這遼南過一輩子也很不錯。
胡一寧歸隊後說什麼也不肯換回將軍的鎧甲,剛才眾人勸他要注意形象時。胡參將扯著大嗓門嚷嚷道:“我是逃跑了,我是換上了小兵的衣服。此皆在朗朗乾坤日月之下,就算把衣服換回來,也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但是……”
胡參將伸出雙手用大拇指比著,衝著黃石表白說:“但是末將一看到黃軍門的英姿,膽子也大了,勇氣也回來了。想到我胡家也是一百五十年地累世將門,直恨自己剛才沒有死在沙場上,白白給祖宗蒙羞。現在末將就是要穿著這身小兵的衣服,跟著黃軍門去殺他個七進七出,這就叫痛改前非,這就叫知恥而後勇!”
現在穿著一身小兵衣服的胡一寧左手牽著一匹馬,右手豎著一條馬槍,緊跟在黃石身後步行,看上去就好似一個跟班。不過知恥而後勇的胡參將不但不怕被別人看作家丁,臉上反倒還帶著沾沾自喜的笑容。剛才有人問起黃石為什麼不騎馬地時候,還被胡參將吹鬍子瞪眼地搶白了一番:“黃軍門是為了節省馬力,你怎麼連這麼點事也不懂?萬一遇上了努爾哈赤老賊,要是因為黃軍門馬力不足,被老奴逃了豈不可惜?”
黃石聞言不禁暗自發笑,節約馬力這話是不錯的,不過節約馬力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追敵。要是被胡參將的烏鴉嘴說中了,真遇上了努爾哈赤主力部隊,那黃石肯定是落荒而逃。這個道理黃
石覺得胡一寧心裡也明白,不過他這麼說也不錯,至少能鼓舞士氣,所以黃石也就由他去了。
上千大軍緩緩前行,不多久就到了距連山堡不到數里地地方,今天凌晨後金軍後衛和覺華關寧軍的交戰地點離此已經不遠,金參將他們大約就是在連山堡以北被擊潰的。明軍前哨翻過最後一道山脊,踏入連山堡前的谷地時,猛然看見了大批後金官兵。這讓東江軍先鋒大吃了一驚,因為一路上他們根本沒有發現後金的哨探,所以就想當然地認為後金軍已經遠離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