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第五十三章:春風上巳憂石堡(三)
當然,這只是法律允許結婚的最低年齡,而除了急於添丁進口的升斗小民,唐代的貴族子弟一般並不會如此早婚。
王霨記得穿越前,曾在網上讀過一篇研究中唐民眾成婚年齡的學術文章。文章透過梳理史料記載的大量案例,並對之進行數量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玄宗年間,男子和女子成婚的平均年齡分別是22歲和17歲。而王勇今年已經25歲了,卻尚未婚娶。
對於性格爽朗、劍技高超並屢次救助自己的蘇十三娘,王霨一向心存敬意。若是王勇能和蘇十三娘喜結連理,他當然會舉雙手贊成。
想到王勇可能是“為伊消得人憔悴”,王霨就多次鼓動阿史那雯霞和自己聯手,一起促成佳事。
無奈阿史那雯霞雖然敢開王勇的玩笑,卻對師父蘇十三娘十分敬畏。對於王霨的提議,她只是吐了吐舌頭,表示愛莫能助。
王霨方才還在琢磨如何幫王勇創造機會時,忽聽他問起“山地攻堅”,恍然大悟道:“王勇叔叔,你是在擔心石堡之戰吧!”
“伊月小娘子雖然智慧非凡,卻也比不過小郎君天生宿慧啊!”王勇無奈苦笑一聲,然後解釋道:“某有三兩舊友在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麾下,而攻取石堡之戰即將展開,吾擔心舊友有失,故心憂不已。”
對於在唐史中留有一筆濃墨重彩的石堡之戰,王霨在穿越之前就有所瞭解。石堡地形之險峻、唐軍血戰之艱苦、雙方損失之懸殊,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時,王霨還曾在網上和群唐史愛好者們一起進行過兵棋推演,探討唐軍是否可能夠以更小的代價奪取石堡城。
在推演中,大家發現,無論唐軍如何改變、調整進攻策略,吐蕃守軍只需牢牢扼守住山間的羊腸小道,以不變應萬變,仰攻的唐軍就只能依靠人命去消耗吐蕃軍的滾石檑木。而只要吐蕃軍的守城器械不曾損耗完畢,唐軍就絕不可能攻打到石堡城下……
在常規戰術徹底無望時,有人腦洞大開,提出了穿越回唐代,研發出熱氣球、滑翔傘等利器,天降神兵攻陷石堡城。
可此方案立刻被人否定了。且不說以唐代的科技水平能否製作出熱氣球和滑翔傘。即使能夠製造出來,缺乏動力驅動、只能簡單上下的熱氣球又能在石堡之戰中發揮多大作用呢?恐怕是精神震懾的功能遠大於實際作用吧。
至於憑藉滑翔傘從高處飛入石堡的思路,也純粹是天方夜譚。那石堡並非修築在平原或谷底,而是坐落在赤嶺最高的幾座山峰之一,又如何能夠居高臨下滑翔而入呢?就算能找到一處高於石堡城的山峰,崇山峻嶺間的湍急氣流,也會將滑翔而下的唐軍士兵葬送得七七八八了。
推演了許久之後,大家最終達成一致:除非唐軍的科技實力突飛猛進或吐蕃國內政治格局發生根本性轉變,否則,天寶八載的石堡之戰,唐軍最好的結局也只能是踏著萬千士卒的累累白骨,收穫一場
(本章未完,請翻頁)慘勝。
“哥舒翰已經竭盡全力做到最好了啊!”網上有人如此感慨時,帖子下面出現了一條令王霨記憶深刻的神回覆:“如果說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哥舒翰已然盡其所能,那寧願犧牲榮華富貴也不願意平白消耗唐軍士兵性命的王忠嗣豈不是更為無私和偉大?!”
穿越之後,王霨雖然處於北庭都護府中,但在思慮如何扭轉怛羅斯之戰之餘,也曾反覆推算過石堡的戰事。
在對於唐軍的戰力和裝備水平有了更直觀的認知的基礎上,王霨悲哀地發現,無論他如何推演,欲圖在吐蕃全力戒備之時強攻石堡,唯有榨乾唐軍士卒最後一滴鮮血,用足以染紅青海的赤血作為砝碼,才有可能換取天平那頭血淋淋的勝利。
因為擔心自己思慮的不周詳,王霨在西征確定之後、元夕大火之前,也曾悄悄找杜環拐彎抹角地探討過如何減少攻取石堡時計程車卒傷亡。
聽了王霨擔憂後,杜環立刻尋來地圖,他如竹消瘦的手指在圖紙點來點去,彷彿希望能在千丘萬壑中尋找一條通往勝利的捷徑。
對圖沉思了良久,杜環才搖頭嘆道:“小郎君,某才疏學淺,實在無法在保全士卒性命和奪取石堡之間取得兩全。小郎君不妨找都護探討一番,想來以都護之雄才,當有高見。”
而王正見明白了幼子的來意後,無奈苦笑地將王霨帶到其書房之內。
王霨來過書房數次,此時卻不免有些疑惑,不知父親為何要鄭重其事地帶他來到書房之中。
在唐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