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只是冷冷相向。他知道這七人俱是武林中位望最尊、權力最重的人,在第一堂建立之前,就是這七人執掌著武林的命運。今天若不能折服這七人,今後的事就難辦了。
此時,被第文一語噎住、一直沒開口的沙千里又憤然道:“第一堂這些年來殺的人多了,這次焉知不是報應臨頭?”
第文冷笑道:“這也不無可能,不過這些殺人兇手我是絕對不會放過的,哪怕我同樣會報應臨頭也在所不惜。”他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娃娃,雙目中似有火焰噴發,“你們再看看,這也是報應嗎?武林中人相互仇殺猶有可說,為何殃及婦嬰?我那侄兒年方三歲,他又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要遭此劫難?這等連大奸大惡的兇魔都不恥去做的事,那些人偏偏做了,而且他們大部分就是你們這些名門正教的仁人君子、江湖名俠……”一想到侄兒慘死的情狀,第文驀然間胸口有如錘擊,呼吸也為之艱難,淚珠在眼眶中轉來轉去,既強忍著不使其落下,又收不回去。
七人看到那個殷殷血跡已成暗紫的布娃娃,也都像被人砍了一刀似的。對他們而言,殺人自是尋常事,但施及嬰孩卻絕對是奇恥大辱,也是不能饒恕的罪孽。他們再一接觸到第文的目光,更是不忍,忙移開眼神,每人臉上都火辣辣的。第文說得並沒錯:參與上次“殺王”行動的大部分都是七大門派中人,也惟有七大門派才具有這等實力,而七人身為一派之
(他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娃娃,雙目中似有火焰噴發。)
長,無論參與沒參與,知道不知道,都是一樣難逃罪責。第文要七派交人,卻並未直斥一派掌門,已是給足了七人面子,也表明了第一堂欲息事寧人、不想與七派拼個玉石俱焚的意向。不過無論怎樣,讓自己交出門人弟子任由第一堂處置,無異於自斷肢體,是以七人均垂首不語,委決不下。
第文又緩緩道:“家父建立第一堂,本是要為江湖朋友主持公道,近些年來家父早已厭倦此事,有意逐步卸去這份擔子,不意中途又出此禍,家父經此一事已決意不再過問江湖中事,我此番也不過是要報家門之仇,待得此事停當後,第一堂便徹底退出江湖。”
七人同時一震,齊聲道:“此話當真?”第文道:“我雖年輕識淺,卻也知一言九鼎,何況我是以第一堂堂主的身份來說這話的。”
七人除張猛外,均喜形於色,知道第文此語一出,斷無反悔之理,自己又可重執武林牛耳了,只是一時間,誰也猜不透第一堂為何會突然萌生退意。
有頃,智海才開口道:“第大俠與二少既下此激流勇退的決心,我等亦無話說,交人之事可否容我等議上一議,三天後給二少一個答覆?”
第文起身道:“好,我就在家中靜候佳音,三日內如無答覆,莫怪我擅自行動了。”言罷轉身而去。
第文去後,又是長時間的沉默。還是智海先開口道:“張幫主,尊駕意下如何?”張猛嘆道:“還能怎樣,丟卒保車吧,就算我們不交,第一堂也不會放過他們。”
智海道:“我不是問這個,我是問二少所言第一堂退出江湖可信嗎?”張猛道:“第一堂多年來手段是過分了些,管的事也太寬了些,卻還從沒失信過。我看二少當著咱們七人的面說出,必是下了決心,絕無唾面自乾之理。”
智海笑道:“若果真如此,即便叫咱們七人去頂罪亦無不可,遑論其他。我少林同意交人。”
第文回到府中不久,七大門派的信使便到了,呈上有七大掌門聯名簽署的信件,信上寫明七大門派已同意交出人犯,只是需寬限時日,以便查明究竟有多少人參與了上次暴亂,同時也需要時間將這些人調集一處,制服後統交第府處理。
第文和顏悅色地送走信使後,回來便將那封信函擲在一旁,滿臉不屑。侍立在旁的俞信見狀,笑道:“二少,您是信不過這些人嗎?”“不是信不過,而是他們根本辦不到。”第文仰靠在太師椅上,若有所思地說。
虹橋書吧。
第31節:六、最後一戰(4)
“這怎麼會?這七人可都是一派尊長,武林領袖啊。”
“這有什麼不明白的。”第文笑道,“這七人若能管束門下弟子,就不會有上次的事,除非七大門派一齊反了。他們若管束不住,豈能制服數千人眾交給我們?
“既然他們做不到,您為何還甘冒奇險單身赴少林,逼著他們訂此城下之盟?”
“這七人做是做不到,可他們一定會追查此事。”第文耐心解釋著,“他們一查,那些人就藏身不住了,勢必要鋌而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