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部分(第3/4 頁)
詔討賊,誰不左袒以助大王?誠如是,大業可成,漢室可興也。若遷延時日,待依娜奉太子為帝,改元告廟,攬權勤政,收拾人心,大事去矣!”
劉封道:“先生一向忠於劉備,為何要替我出謀劃策?”
楊彪道:“誰說忠於劉備的?劉備篡了皇上的江山,把他貶為穎川王,我恨不得食其肉而寢其皮。老朽實在不忍坐視世代傳承的漢室江山若入外人之手,無奈穎川王心如死灰,說什麼也不願再當這個皇帝。大王是穎川王之侄,老朽自然把希望全都寄託在大王身上。”
劉封道:“那前幾天薛珝去找先生,先生為何託故不出?”
楊彪道:“冤枉,老朽這幾日終日為了大王在外奔波,實不在元常府上,託故不出又從何說起?”
劉封笑道:“這麼說是我錯怪先生了。”側頭對劉蒙說道:“聽聽,聽聽,老生的主意,那才叫高明。再看看你的主意,狗屁不通!”
劉蒙十分尷尬,道:“薑還是老的辣啊。”
劉封哈哈大笑,道:“如今依娜的人把守各門,我的大軍無法進城,想要靖難也是有心無力。”
楊彪道:“大王莫慌,老朽若沒有十足把握,也不會來找大王。覆盎、霸城、宣平、廚城諸門司馬,外雖屈從依娜,內實心向大漢。老朽已和他們打好招呼,只要大王的人對上了口令,他們自會開門放大王軍馬入城。”
劉封道:“什麼口令?”
楊彪向左右各瞧一眼,劉封道:“這些都是我的心腹,先生但說不妨。”
楊彪沉吟半晌,道:“漢室復興。”
劉封道:“漢室復興!這口令再好也沒有了。我得先生實乃天助,大業若成,太尉一職,當屬先生。”
楊彪道:“老朽年邁體弱,不堪為大王效力。再者老朽可不是為了想當官才這麼做的,老朽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漢室基業,重回孝靈皇帝后人之手,可就比什麼都開心了。”
劉封道:“先生真忠臣也。”
楊彪道:“事不宜遲,大王這就準備軍馬,今夜三更時分進城,出其不意,給依娜致命一擊。”
劉封心裡一片敞亮,似乎看到了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寶座,哈哈大笑道:“好,今夜三更,誅殺依娜!”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劉封與楊彪會談雖密,卻還是有人悄悄溜進宮去告訴依娜。原來這些都是依娜依照賈仁祿的建議,事先安排好的,劉皇后慘遭殺害的訊息也是依娜故意放出去的,為的就是讓劉封方寸大亂,自己跳出來。至於劉封的落腳之處,探聽起來,也不是如何困難。原來早在劉封去隴西之時,依娜就在他身邊安了個眼線,這人隱藏的極好,連劉皇后都不知道。劉封來到長安,一應防患措施做的極其嚴密,那人一直沒有機會告密,這會劉封傷劉皇后之死,心煩意亂,有機可乘。他乘機藉口出來打聽情況,溜進宮裡,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報告了依娜。
依娜笑道:“仁祿說的一點也沒錯,那小子為了那賤人,果然什麼也顧不得了。”令人叫來司馬懿道:“魚兒咬鉤了,你準備好了沒有。”
司馬懿道:“宮裡宮外都已準備就緒。”
依娜道:“好,今夜三更前後,劉封必來,到時你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看那小子能走到哪裡去。”
司馬懿冷冷一笑,道:“主人神機妙算世所罕及。”
依娜眼望空處,道:“神機妙算世所罕及……”
皇帝駕崩不論在哪朝哪代都是一件天塌下來的大事,在禮法上那是有一整套相應規定的,可不是隨隨便便胡弄兩下就能了事的。劉備這人比較懶,草創大業後,所用禮法,皆沿用前朝,幾乎無所變更。東漢的禮法詳細記載在《後漢書》禮儀志中,其中關於皇帝駕崩後的禮節過門,整整用了一兩千字的篇幅。古人都是以惜墨如金,文字簡約著稱的,史書猶其如此,一聲大勝仗往往就以“大破”或“大敗”兩字概括,形容一個人長得漂亮也不過就是“美姿儀”或“美容止”,而為了敘述皇帝崩殂後所須的禮節,史家竟不惜筆墨,用了一千兩字,而且這中間還省略不少,要完完整整敘述下來,可不得一兩萬字?當然這些文字也不全是記載百官如何哭臨,如何安葬,對皇帝駕崩其間的保衛工作也有詳細的記載。首先由皇后將皇帝嗝屁的訊息通知三公,三公齊集共典喪事。百官皆衣白單衣,白幘不冠。閉城門、宮門。近臣中黃門持兵,虎賁、羽林、郎中署皆嚴宿衛,宮府各警,北軍五校繞宮屯兵,黃門令、尚書、御史、謁者晝夜行陳。想來統治者也害怕有人在自己嗝屁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