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恐違了丞相將令,如何還敢輕易進兵。”
賈仁祿不往點頭,道:“元直所言甚為有理,我本來還以為能搞得曹操手忙腳亂,大出洋相呢,沒想到他居然這麼輕鬆就擺平了。”
劉備道:“既然仁祿、元直都主張遣使往曹軍之中下戰書,不知隨人願往?”
孫乾應道:“卑職願往。”
劉備道:“公祐此行當小心在意。”
孫乾道:“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我奉命出使,劉岱不敢怎樣。”
劉備點了點頭,道:“那就由公祐前去吧。”
孫乾應道:“是。”
徐庶道:“如今勝負重心盡在河北,明公可差人往探袁曹動靜。這裡好早做準備。一旦袁紹退軍,曹操便會親來徐州,那時便真要有一場惡戰了。”
劉備問道:“誰願往黎陽一探?”
簡雍道:“卑職願往。”
劉備微微一笑,道:“就由憲和前去。”
袁紹雖說出兵三十萬,卻雷聲大雨點小,遲遲不見動靜,直至七月盛夏,各項準備工作方始就緒。袁紹領著一眾謀士、大小將領,率著三十萬大軍。頭頂烈日,冒著高溫,前赴後繼,浩浩蕩蕩,殺奔黎陽。袁紹一方的辦事效率之低,官僚作風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其時曹操早已列營守住險要,深溝高壘,高懸免戰牌,不與袁紹交戰。袁紹數次挑戰不果,也只得深溝高壘,與之相持。
袁軍之中,沮授恨袁紹不用其謀,也不再用熱臉去貼他的冷屁股,軍議之時不甚盡力,只是唯唯諾諾,不為其出謀劃策。許攸不樂審配領兵,往往行小人詭計,到袁紹那給審配上眼藥、進饞言。審配也不客氣,於雞蛋之中挑骨頭,找尋許攸的過失,跑到袁紹那裡打小報告、告黑狀。
袁紹手下謀士為了個人的利益,不顧大局。竟視行軍打仗如同兒戲,當此緊要關頭,搞窩裡鬥,且鬥個不亦悅乎。袁紹一貫優柔寡斷,憑人起落。見此情景,毫無辦法,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什麼事也沒發生過。
軍議之時眾謀臣爭吵之聲不絕於耳,和進菜場似的熱鬧非常。往往一吵便是一兩個時辰,卻什麼結果也沒吵出來。袁紹聽得不勝其煩,常常一怒之下離席而去,軍議也就因此不了了之。他因眾謀臣意見不和,心懷疑惑,便不敢冒然輕進,只得躲在大營之中飲酒作樂,浪費糧食。
如此兩軍對峙,至八月一直守至十月,雙方竟未交得一戰。曹操見袁紹如此,知其無能為。哈哈大笑,對邊上郭嘉說道:“果不出奉孝所料。探馬來報,江東孫策因袁紹逗留不進,也不敢冒然進兵。如今他已回柴桑,留程普守廬江。江東已不足憂,我已命張遼撤回許都。張繡更是不濟,見袁紹也奈何我不得,索性放棄襄城,撤回宛城一線防守。這路也無憂矣。”
郭嘉道:“袁紹已無能為,明公不宜長期與之相持,如此徒耗糧食,毫無意義。不如留少量兵馬防守,明公自率大軍班師回朝,以養士卒。”
曹操道:“我也正有此意。看來這一切都是劉備那廝挑出來,數路之中就他按兵不動。他居然還派孫乾去劉岱營中下戰書,劉岱這個蠢貨被孫乾三套兩套,言語之中竟露出了破綻,讓劉備知道了我不在大營之中。不過他還算老實,不敢自專,派人來請示該如何行事,我讓他駐兵於一百里外按兵不動。如今袁紹出征已久,前進不得,士卒頗有怨言,士氣低落,我看不久必將班師。我欲提兵直攻徐州消滅劉備,你看如何?”
郭嘉道:“明公三思,如今不是攻徐州的最佳良機,我軍久戍在外,兵士已疲,軍糧也所剩無幾,不如先班師回朝。待士卒休整已畢,糧草齊備,明公可親提一軍征討,徐州密邇,旦夕便到,不怕劉備逃脫。”
曹操低頭沉思,片刻之後道:“奉孝之言有理。”
曹操又和郭嘉商議片刻,主意已定,喚呂布降將臧霸守把青、徐。于禁、曹洪屯兵河上。曹仁總督大軍守官渡,曹操自領一軍迴轉許都。
劉岱、王忠遵從曹操之令領軍五萬,離徐州百里下寨,按兵不動,使人不斷打探河北訊息。徐州百姓初聞曹軍來伐,甚是恐慌,賴有徐庶、劉備安撫民心,方始安定。百姓們遲遲不見曹軍動靜,也漸漸的不以為意。劉備採納徐庶建議,外鬆內緊,看似和平時毫無分別,實則防守異常嚴密。賈仁祿對守城、攻城一竅不通,這種時候是插不上話的,只得扮老實狀,一言不發,坐在那裡發呆。
這日劉備與徐庶商議如何守城,討論半晌。忽覺有些奇怪,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抬頭一看,只見賈仁祿席地而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