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頁)
備不好駁兩位軍師的成議,也就打消此念,心中難免怏怏。念及家人安危,放心不下,於是便令關公復回下邳鎮守,以策萬全。
又過數日,便是除夕佳節。小沛父老,知曹操已退兵,個個歡天喜地,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他們均知劉備不懼危險,獨立城頭,喝退曹操,方始讓滿城百姓免遭兵禍,安安心心的過一個太平年。對他感激自是難以言表,紛紛自發的湧上街頭,載歌載舞,慶祝新年,歡慶勝利,歌功頌德。一時之間小沛城中,歡聲如沸,頌聲如潮。劉備聞之,也不禁飄飄然如在天上,早把徐庶千叮萬囑“不可大意,防患未燃”的話語拋諸腦後。
十三日後,元宵佳節看看將近。劉備見新年已近尾聲,曹操仍無動靜,更不信徐庶之言語。眼見滿城百姓,興高采烈,他也感同身受,十分喜悅。這日邀諸將來府同慶佳節,席間劉備酒意十分,舌頭髮卷,大聲笑道:“哈哈,元宵已近,今年這個年來之不易,不比往常,當好好慶賀一番。傳我之令,從明日起大放花燈,一連五日,全城通宵不禁,以民同樂。犒賞三軍,以酒肉賞賜耆老孤兒。”
徐庶諫道:“不可!不可!強敵在前,明公萬萬不可如此大意!”
劉備哈哈一笑,舉爵一飲而盡,道:“哈哈,似元直之言,曹操早已入小沛多時矣!如今曹操大軍在哪?元直多慮了!我意已決,就這麼定了!”
徐庶還欲再諫,劉備一拂袖,道:“元直不必再言,我意已決!”
徐庶長長嘆了口氣,不再言語,自顧自的低頭喝悶酒。賈仁祿雖料曹操不會善罷,但見已近十五,曹操還未有任何動靜,也不禁放鬆警惕。今趟雖見劉備大意輕敵,卻也並未出言勁阻。
兩日後,傍晚,明月初升,銀光滿地。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沛雖然不大,卻也六街三市齊備。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慶賀佳節。街上人群熙攘,熱鬧異常。城中地勢空曠之處,父老常去的熱鬧所在,均已搭起燈棚,懸掛彩燈,***通明。一時間花燈紅火,月色皎潔,互相輝映,照得小小的小沛城,溶作金銀一片。
賈仁祿用罷晚飯,貂嬋、曹靜便在他耳畔不住嘮叨,吵著賈仁祿帶她們上街看燈。賈仁祿被吵得不勝其煩,只得舉旗投降,心不甘情不願的帶著二女上街去了。
大街之上,貂嬋、曹靜連同丫環翠花三女在前悠閒的緩步而行,唧唧喳喳一路說個不停。見這燈也好看,那燈也新鮮,手上指指點點不停,口中大呼小叫之聲不絕。賈仁祿跟在三女之後,雙手拎著大大小小的十數個布包、瓷罐。口中吐著白沫,腳下步履沉重,顯是東西太多太沉,走起來十分費勁。心道:“唉,都說不能和女生上街,沒想到這個道理今古皆同,看來男士天生就是搬運工的命。我好歹是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居然還不如個丫環,翠花手裡啥也沒有,我的手卻已經酸得沒感覺了……兀那婆娘,你們還在看什麼啊!再買就要到棺材鋪給我訂口棺材,然後將我往裡一裝,抬將回去下葬了……”
正想間三女已在胭脂攤前停下腳步,細細挑揀,時不時地交流一下心得。賈仁祿雖已累得頭昏眼花,卻也不敢勸她們不要瘋狂採購。正在唉聲長嘆之際,忽聽噫的一聲響,抬頭一看,趙茹嫣和徐庶二人正緩緩向他們走來。
徐庶雖只服侍個趙茹嫣,雙手也是大包小包的,所提之物事,竟不比賈仁祿的少。二人四目相投,惺惺相惜,同聲長嘆,徒喚奈何。趙茹嫣道:“貂嬋姐姐,你們也來看燈啊!”
貂嬋道:“對啊,一年就這麼一次,怎能不出來好好看看!明公還真是英明,以民同樂,我們也有花燈可看了。”
趙茹嫣笑道:“呵呵,就是就是,聽說元直還反對來著,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你看看街上的百姓一個個多高興啊!沒了這些燈,過年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賈仁祿愁眉苦臉,道:“元直啊,你還真有遠見,早知我當時同你一同反對了,只要我倆兄弟同心,這燈會還真就辦不起來。唉,哪曾想到現在,好好的謀士居然淪為苦力了……”
貂嬋、曹靜齊齊回頭,同聲嗔道:“怎麼,你有意見?”
賈仁祿忙表決心,大聲叫道:“沒意見,沒意見,能當二位的苦力是……”
話未說完,忽聽不遠處,小沛城中第一熱鬧所在松鶴樓上喊聲大作:“不好了!著火了!”
“快救火啊!”喊聲未畢,火頭冒起,霎時間烈焰沖天,光彩奪目,十分浩大。火光照耀數里,闢辟波波之聲不絕,賈仁祿一行雖離酒樓有數十丈遠近,卻仍感熱浪源源而來。賈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