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2/4 頁)
固執己見的海軍將領們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們的謹慎和堅決的態度開始對最高統帥部發生了影響,8 月13日,約德爾草擬了一份“估價”形勢的檔案,規定了“海獅計劃”取得成功所需要的5 個條件。陸軍和海軍將領們對這些條件看來一定會感到荒唐可笑的,如果他們的左右為難境地不是那樣嚴重的話。他說,第在哈爾德那天晚上的日記裡,他並沒有像上面那樣記載自己的活。但是他說,“談話只不過肯定了一個無可彌補的分歧”。他說,海軍“害怕英國遠洋艦隊,並且堅持認為德國空軍不可能對付這種危險”。顯然,這時德國海軍——如果不是陸軍的話——對戈林的空軍的打擊力量不抱什麼幻想。一,應從南海岸把英國海軍消滅;第二,應當從英國上空把皇家空軍消滅。其他條件規定要以大量軍隊迅速登陸,而其規模和速度顯然不是海軍力量所能做到的。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實現,他認為登陸“就是一個只有在萬不得已的局勢下才應採取的萬不得已的行動,但是我們目前沒有理由採取這種行動”。
如果說海軍的擔心正擴大到約德爾,那麼最高統帥部這位作戰局局長的猶豫不決也在影響希特勒。在整個戰爭期間,元首對約德爾要比對沒有骨氣、頭腦遲鈍的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更加倚仗得多。因此這就難怪,當雷德爾8 月13日在柏林會見最高統帥並要求就戰線長短作出決定時,希特勒便傾向於同意海軍所主張的較小規模的行動,他答應在第二天會見陸軍總司令以後作出明確的決定。希特勒於14日聽取了勃勞希契的意見之後,終於作出了決定。
16日,由凱特爾簽署的最高統帥部的一項指令說,元首已決定放棄原定由萊希瑙的第六軍團執行的在來姆灣登陸的計劃。關於9 月15日在比較短的戰線上登陸的準備工作仍要繼續進行,但是現在元首自己的懷疑第一次在秘密指令裡出現了。這項指令又說,“在局勢明朗以前將不發出最後命令”。然而新命令多少是一種妥協。因為那一天發出的另一項指令就擴大了這個較長的戰線。
橫渡海峽主要在較短的戰線上進行。但同時要用4000—5000軍隊乘汽艇在布歉頓登陸,並且空運同樣數目的傘兵在迪耳—臘姆斯蓋特著陸。此外,在登陸前一日,空軍將對倫敦進行猛烈轟炸,這將使居民逃離這個城市,從而堵塞道路。
儘管哈爾德8 月23日雨速記在日記裡草草寫道,“在這個基礎上,今年進行攻擊沒有成功希望”,但是8 月27日由凱特爾籤'768' 字的一項指令,仍然為在福克斯頓和塞耳西一比耳角' 在朴茨茅斯東面不遠' 之間的南部海岸的4 個主要地區進行登陸制定了最後的計劃,而且和以前一樣,第一個目標是,一俟攤頭陣地聯成一片、組織起來,軍隊能夠向北進攻之後,便立即推進到從朴茨茅斯到倫敦以東泰晤士河上的格臘夫森一線。同時還下令準備好進行若干迷惑性的調動,其中主要的是“秋季旅行”' Herbstreise'。這要求對英國東海岸進行大規模的佯攻,前面已說過,丘吉爾和他的軍事顧問們仍在預料主要的入侵將在東海岸。為此目的,在登陸前兩天,將從挪威南部一些港口和赫耳果蘭灣駛出包括德國最大郵船歐羅巴號和不來梅號在內的4 艘大郵船和10艘運輸艦,由4 艘巡洋艦護航,開往阿貝丁和紐卡斯爾之間的英國海岸。運輸艦隻都是空船,天黑以後便全部返航,第二天再進行同樣的調動。
8 月30日,勃勞希契發出一份關於登陸的詳盡指示,但是收到這項指示的將領們必然懷疑,他們的這位陸軍首腦現在對登陸這件事究竟有多大的熱忱。他把這項指示叫做《關於海獅計劃準備工作的指示》——他前已下令這個計劃必須在9 月15日以前執行,如今才發出準確的命令未免太晚了。他還說,“執行這一計劃的命令取決於政治局勢”——這個條件必然使不懂政治的將領們感到大惑不解。
9 月1 日,船隻開始從德國北海一些港口向英吉利海峽上一些出航港口移動。兩天後,9 月3 日,最高統帥部又發出一項指令。
進攻的艦隊啟航的最早日期已定為9 月20日,登陸的最早日期己定為9 月21日。發動攻擊的命令將在登陸前10天下達,因此大概在9 月11日。
最後的命令至遲將在登陸前3 天的中午下達。
一切準備工作在預定開始行動前24小時仍然有取消的可能。
凱特爾這個指令聽起來好像挺認真,但是聽覺是靠不住的。9 月6 日,雷德爾和希特勒又舉行了一次長時間的會議。這位海軍元帥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