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3/4 頁)
1943年1 月30日是納粹黨執政十週年,當晚,這位腦滿腸肥'931' 的帝國元帥在無線電裡大吹大擂。第六軍團的將士們在這最後的一晚聽了,也絲毫不感到歡欣鼓舞。
千年之後,德國人將懷著敬畏心情談起這次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他們將會記得,德國之所以取得最後勝利雖有種種原因,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這一仗??將來人們將會這樣談起伏爾加河上的英雄戰役:你們到德國來的時候,別忘了說一聲,你們已經看到我們長眠在斯大林格勒。為了德國的更大光榮,我們的榮譽和我們的領袖們要求我們必須這樣做。
第六軍團的光榮和可怕的痛苦現在都快要結束了。1 月30日,保羅斯電告希特勒:“最後崩潰不出24小時之內。”
最高統帥得到這個資訊,趕忙對斯大林格勒的那些死在眼前的軍官們封官晉爵,顯然希望這種恩典能加強他們光榮殉職的決心。希特勒對約德爾說,“在德軍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陸軍元帥是被生俘的”,隨即給保羅斯發去一份電報,授予他令人羨慕的元帥節杖。
117 名軍官也各升一級。這真是骷髏賣俏的把戲。
結局本身已經沒有什麼精采場面了。1 月31日晚,保羅斯向總部發出最後一份電報。
第六軍團忠實於自己的誓言並認識到自己所負的極為重大的使命,為了元首和祖國,已堅守自己崗位,打到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
下午7 點45分,第六軍團司令部的發報員自己決定發出了最後一份電報:“俄國人已到了我們地下室的門口。他們正在搗毀器材。”最後寫上“CL”
——這是國際無線電碼,表示“本臺停止發報”。
在第六軍團司令部並沒有發生最後一分鐘的戰鬥。保羅斯和他的參謀部並沒有堅持到最後一兵一卒。總司令的地下室的黑黝黝的洞口,有一名俄國下級軍官率領一班士兵來探頭伸腦窺看。俄國人叫裡面的人投降,第六軍團的參謀長施密特將軍接受了要求。保羅斯癱軟無力地坐在行軍床上。施密特問他:“請問陸軍元帥,還有什麼話要說嗎?”——保羅斯連吭一聲的力氣都沒有了。
北面的一個德軍袋形陣地中是2 個裝甲師和4 個步兵師的全部殘兵餘卒,堅守在一座拖拉機工廠的廢墟中。2 月1 日夜間,部隊接到希特勒總部發來的一個電報。
德國人民期望你們與守衛南面堡壘的部隊一樣,履行你們的職責,你們繼續鄉堅持一天、鄉堅持一小時,都有利於建立一條新的戰線。
2 月2 日快到中午時分,這支部隊投降了。投降之前給最高統'932' 帥發去一份電報:“??已對佔壓倒優勢的敵人戰到最後一人。德國萬歲!”
冰雪滿地、血肉模糊的屠場似的戰地,終於沉寂下來了。2 月2 日下午2 點46分,一架德國偵察機在城市高空飛過,發回電報說:“斯大林格勒已無戰鬥跡象。”
這時,91000 名德軍(其中包括24名將軍),正在冰雪途中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淒涼的西伯利亞戰俘營。這批戰俘都是飢腸轆轆,身患凍傷,大部分還負了彈傷,人入迷茫頹喪。他們抓緊了裹在頭上的滿是血汙的毛毯,以抵禦零下24度的嚴寒。兩個月以前,這一支遠征部隊共有285000人,現在除了20000 名左右羅馬尼亞部隊和29000 名傷員已空運回國外,殘存的就盡在於此了。其餘人員已全部戰死。而在這年冬天正向戰俘營作艱苦行軍的這91000 人中,也只有5000人有幸能回到祖國。*這時,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的暖氣燒得熱呼呼的大本營裡,正在責罵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將領們不懂得如何和何時殺身成仁。其實,該對這次巨大災難負責的正是希特勒自己的固執和愚蠢。
2 月1 日,希特勒和他的將領們在最高統帥部舉行會議。會議的記錄尚在,它有助於我們瞭解這位德國獨裁者在他一生中的最困難時刻,也是他的軍隊和國家的最困難時刻,所顯示出來的性格。
他們已經在那兒投降了——正正式式、完完全全地投降了。他們本來應該團結一致,負隅頑抗,然後用最後一粒子彈自盡??那個人' 保羅斯' 應該舉槍自戕,正像歷來的司令官眼看大局已去便拔劍自刎一樣??甚至瓦魯斯還對他的奴隸下命令說:“現在殺死我吧!”
希特勒越說越對保羅斯的貪生怕死感到恨之入骨。
你們應該想像得到:他將被帶到莫斯科——還可以想像到那裡的陷阱。在那裡,任何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